第281章(第7頁)

沈冷:“你看,這顯得多不好。”

武新宇:“咱們現在說件正事吧......我覺得渤海道那邊的戰事還沒有結束,水師調度是重中之重,要不然沈冷你先回去吧,軍務事要緊,這邊也沒有什麼惦記的。”

沈冷歎道:“友情就那麼不重要嗎?”

武新宇:“友情标價一百五十兩,你已經禍禍完了。”

沈冷哈哈大笑:“其實你不說我也要回去了......”

他看向葉雲散,葉雲散忽然反應過來什麼,轉身就往外走:“我去看看我的茶。”

沈冷道:“别客氣别客氣,上次我順了兩罐,你看你,那麼客氣幹嘛,不用再送了。”

葉雲散一個踉跄。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吓壞了的大學士

大甯,太山。

太子李長烨把批閱好的奏折規整好,按照輕重緩急排序,然後把需要加急處理的先放在皇帝面前,一種一種,一類一類,井井有條。

其實太子殿下來批閱奏折并不能讓皇帝更輕松一些,因為每一分奏折太子的批複皇帝都要看一遍,看一遍奏折内容,再看一遍太子批閱,所以耗費的時間比以往還要稍稍久一些。

對于這些奏折絕大部分的批閱皇帝都沒有置評,也沒有去說什麼,李長烨的天賦在處理這些奏折上展現出來,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大局觀已經足夠讓許多成年人汗顔,甚至包括一些自以為是的朝臣。

“有沒有從長安送來的消息?”

皇帝忽然問了一句,坐在一邊批閱奏折的李長烨連忙起身:“父皇的意思是,長安那邊的人所寫的奏折?有幾份,兒臣已經梳理過,放在父皇左手邊第二摞奏折中,從上邊往下數第七本到第十一本都是,因為事情都不是很急,所以兒臣放在第二摞裡了。”

皇帝笑了笑道:“沒有問你,看你的奏折就是了。”

李長烨這才明白過來皇帝問的是代放舟而不是他,笑了笑坐下來繼續看那些奏折。

代放舟俯身道:“這兩天沒有新的消息過來,前兩天送過來的陛下已經看過。”

皇帝嗯了一聲:“去把賴成叫進。”

“是。”

代放舟應了一聲,連忙跑出去。

皇帝看着面前那一摞一摞規規整整的奏折,心裡有些舒心,二皇子李長烨比他大哥李長澤真的不隻是強了一點半點,從處理這些事上就能看出來,李長烨可以說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材料,大局觀,是非觀,還有對事情表面以及内裡的分析都極好,所以皇帝怎麼能不舒心。

他對于李長烨處置這些國事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擔憂,此時心裡更惦記着的是長安城裡那些老夥計,一些為了大甯甘願隐姓埋名的老夥計。

韓喚枝回來了,葉流雲回來了,還有葉撫邊,他們三個人要在太子即位之前把長安城的江湖重新捋一遍,皇帝不擔心他們三個把事情辦砸了,那點江湖事,随便交給他們三個之中的一個都能辦的漂漂亮亮,更何況是三個人都在。

他擔心的其實是那些他不願意看到會冒出來的勳貴家族,當年李家先祖在楚國末年那種天下大亂之中能力挽狂瀾,最終成就中原霸業,哪能都是靠自己,人再強大也終有力窮,有太祖皇帝的結拜兄弟,有那麼多為了幫助太祖皇帝實現心中理想和報複的好兄弟,才會有現在的大甯江山。

所以皇帝有些心疼,他是真的不忍心對這些勳貴的後代動手。

大甯的每一寸江山都是那些太祖皇帝的老兄弟們一刀一刀,帶着血拼了命打下來的,太祖皇帝不是什麼名門貴族出身,最初的時候也談不上有什麼遠大理想,是那時候已經得勢的一些人的做法讓太祖皇帝對他們無比的寒心,于是才說出那句後來震蕩天下的明言。

這大好河山與其交給你們,還不如我自己拿。

就因為這句話,他的多少兄弟為之振奮,然後開始了那浩蕩激烈的争霸之戰,他們打赢了一個又一個看起來不可能打赢的對手,那時候太祖皇帝并不是什麼兵強馬壯的一方諸侯,他的實力在群雄之中甚至可以說不值一提,然而就是因為那理想那抱負,那些漢子們用命幫太祖皇帝把這江山打下來了。

為什麼大甯立國已經數百年,西北唐家的地位依然那麼超然,現在随随便便拉住一個大甯的百姓去問,哪怕是個剛剛懂事的半大孩子,他們也能告訴你,那是因為當初大甯的江山有一半是唐家那位先祖打下來,太祖皇帝說過,他就是不一樣,他什麼時候都不一樣,這江山我都能分給他一半,别說一半,他要說你那龍椅換我來坐下試試,我一樣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