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長安道:“那時候陛下問朝臣如何應對,先生猜猜我是如何說的?”
老先生回答道:“剛剛大将軍不是說了嗎,愚民之策。”
“那不是我說的。”
孟長安自然而然的說道:“我說的是滅族。”
老先生的臉色猛的一變。
孟長安卻依然雲淡風輕。
他看了老先生一眼後笑道:“攻下桑國之後,廢掉桑國文字,廢掉桑國禮儀,以大甯之文化禮儀教化,這樣辛苦些,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讓一個民族忘記被滅國的仇恨。”
“三十年......”
老先生再次陷入沉思,許久許久之後說道:“所以大将軍才會說滅族?”
“嗯。”
孟長安道:“滅族是最省力的做法,桑國地域狹窄,大戰之後還好,人口不多,自給自足沒問題,可是十年後呢?桑國的人口就能翻一翻,二十多年後再翻一番......那個時候,大甯為了養活桑國這片地方,國庫就要每年都往這邊撥糧撥款,每一年都是一筆巨大的數字。”
他後邊的話沒有繼續說,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後邊的話确實太殘忍了些。
為什麼陛下動念讓孟長安留在桑地?
難道真的僅僅是為了把他和沈冷隔開,隔山隔海隔萬裡路?
自然不是,陛下天縱之才,是大甯數百年來最強之君,陛下的心思又豈是那麼膚淺簡單......
就因為陛下知道孟長安下得去手殺人,所以才會選他。
在渤海的時候,闫開松身為渤海道集軍政民政大權于一身之人,難道不知道對渤海人應該以嚴治為主?可是他沒有那樣做,因為他下不去殺人的手。
所以遠征渤海是孟長安留在那大開殺戒,殺到大概二十年後渤海人都未必能恢複到被殺之前的人口,因為男人差不多都死絕了,沒有被殺的男孩又能力養育下一代最快是十年後,在下一代又要最快十五年,所以加起來二十五年渤海族都站不起來。
二十五年後,哪裡還有渤海族人,都是甯人。
老先生聽孟長安說了許多,他讀過很多書,明白很多事理,然而他還是想不到孟長安将來會在桑地大開殺戒。
他相信孟長安說的那些話,比如廢掉桑人的文字禮儀推行大甯的文字禮儀,可......并不是每一個桑人都有機會去學了。
“先生要回大甯嗎?”
孟長安問:“若是先生想回大甯的話,我現在就可以派人去安排,護送先生到櫻城,乘坐大甯的補給船回去,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到故裡。”
“舊故裡草木深。”
老先生搖了搖頭:“不回去了,十多年了,家裡同歲同輩的也沒多少人了......回去便會觸景生情,挨着個的給那些老家夥們上墳燒紙,對我這個年紀來說太難熬。”
老先生道:“我就留在海野郡城吧,将來大軍滅了桑國之後,我留在這多多少少還有用,人這一輩子說來也不算那麼長,長者不過百年,我回去給他們上墳燒紙是悲傷事,我留在這講學布道是開心事,兩者相較,還是後者更好。”
孟長安抱拳一拜:“代大甯遠征的所有将士謝謝老先生。”
“可不敢。”
老先生連忙回禮:“不敢不敢。”
“先生......”
孟長安沉默片刻後說道:“将來我率軍離開海野郡之後,先生也還是不要離開的好,戰亂之際,這地方還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