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第9頁)

他看向李長烨,哪怕隻是說了這一句話,似乎已經要把他渾身上下的力氣抽空了。

“臣離京之際,前太子李長澤送臣出城,臣那時對他說,待我歸來之日,便是殿下隆等寶座之時。”

他搖了搖頭:“可是時隔多年後,這一句諾言已經變了味道。”

他把自己離開長安之後這些年都做了些什麼,都與誰有聯絡,都暗中籌謀了多少,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他說的并不是很快,是按照離開長安的年份所說,第一年去了哪兒,見了誰,做了些什麼,第二年又如何。

所以這樣說下來,足足說了一個多時辰卻還沒有說完,但他顯然已經适應了自己的決定,不管是語氣還是态度都越發平靜。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插嘴,李長烨甚至都沒有問一句,隻是靜靜的聽着,等薛華衣把他這半生經曆講完的時候,天都已經快黑了。

“罪臣自知,國法不容玷污,所以臣思來想去,唯一還能為大甯做的就隻有這件事了。”

薛華衣看向李長烨,語氣誠懇的說道:“罪臣召集京畿道所有廂兵文武官員來石城,是想親手了結這一切,如果殿下處置這些人,百姓們不明真相,會覺得殿下嚴苛,不近人情,可是臣來處置這些人,是臣職權範圍之内。”

“他們也都是被逼無奈,沒有多少人是出自真心想要謀逆造反,那時候被楊皇後所利誘,被薛城所威逼,他們又在一開始不知實情的情況下簽了血書和名冊,雖有罪責但罪不至死。”

“是罪臣該死。”

薛華衣認真的說道:“請殿下準許,罪臣以玩忽職守之罪,将他們全部解職,他們也都自知犯了何罪,不敢造次,這些人若是都死了不冤枉,畢竟當年他們也算做出了選擇,可是也冤枉,因為他們實在身不由己。”

“但罪臣不一樣,罪臣是楊家的人,是主謀,是主犯。”

薛華衣道:“以謀逆罪殺罪臣一人,其他人,殿下就......就給他們一條活路吧。”

李長烨沉默下來,很久很久都沒有說話。

“你先回去吧。”

沈冷起身道:“殿下會給你一個答複,但不是現在,你且回去等候殿下的吩咐。”

薛華衣叩首,然後起身道:“那,罪臣先告退。”

他走了之後,屋子裡就剩下李長烨,沈冷和岑征三個人,他們三個人都沒有立刻說話,屋子裡陷入了一種令人覺得有些壓抑的沉默中。

“他可憐,也可恨。”

許久之後,李長烨搖了搖頭道:“他這樣選擇,是在給朝廷一個理由。”

“是。”

岑征道:“臣和他談過,他說朝廷要想處置這麼多官員,唯有為北征籌備糧草補給一事可做文章,以渎職輕慢之名,把他們都罷了官職,百姓們也不會覺得奇怪,還會覺得朝廷做法雷厲風行,這樣做不是為了保全那些官員的名聲,而是為了保全大甯朝廷的體面,如果數百人皆按照謀逆之罪論處,株連九族,便有上萬人要殺......”

他試探着繼續說道:“百姓們可以接受朝廷處置備戰不利之人,卻不好接受整個京畿道的廂兵官員全都參與謀逆之事,會讓百姓們以為大甯官場都爛透了。”

李長烨看向沈冷:“護國公以為呢?别說那句臣都聽殿下的。”

沈冷道:“臣還是想聽聽殿下的。”

李長烨:“你大爺!”

說完了之後覺得不太對,畢竟他大爺似乎也是他大爺,而且他們大爺還是皇帝。

他咳嗽了幾聲掩飾了一下尴尬,略微沉吟後說道:“薛華衣這樣安排也好,以備戰不利之罪,把這些官員全都罷官,他們的家裡人也不知道血書名冊的事,若按謀逆論處,他們的家人死的也有些不值......”

沈冷俯身道:“殿下說的是。”

李長烨又給了沈冷一個你大爺的眼神,沈冷連忙低下頭。

李長烨繼續說道:“難辦的事,怎麼給薛華衣定罪,他處置了那些官員,我在處置他,百姓們還是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