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因為詞典上已經有淩遲的明确解釋,所以隻要是三國演義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淩遲究竟是一種多麼恐怖的死刑方式。
“這個諸葛亮這麼喜歡睡覺,以後就讓他睡死好了!”有讀者看到了這裡,直接在群裡面吐槽道。
“嘿嘿,哪有睡死這麼便宜他的,我看就應該讓他以後不睡覺,讓他為劉皇叔操勞一輩子。皇叔在門外站在三個時辰,那就讓他為皇叔操勞三十年的時間而死才過瘾,哈哈哈哈!”一個讀者樂呵呵的說道。
卻不知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顧于草廬之中。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第82章
隆中對
聶風沒有理會群裡面那些無聊的讨論,他在意的隻有諸葛亮是個什麼人,究竟能夠填補自己心中徐庶的空缺。
終于,劉備見到了諸葛亮,根據原文描述,這是一個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的男子,簡單的概括一下,就是帥,真TM的帥。
不過神仙不是這個世界的神仙嗎,這個世界真的有神仙嗎?
聶風的心中湧出了一絲的好奇,不過也來不及多想很多,于是接着看了下來,然後劉備和諸葛亮終于開始攀談了起來,接下來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對了。
其中隆中對這樣的東西,粗一看上去非常的無聊,尤其是不懂華夏曆史的讀者,估計看的會更加的無聊,畢竟這都是戰略,人心方面的東西,對于很多讀者來說,都是非常無聊,會最直接快進過去的東西。
但是聶風看的很認真,因為他非常清楚,這樣枯燥的對話,其實才是能夠證明孔明戰略眼光的地方。
而另一邊,作者元始天王也把這段文字寫的很長,加在一起足足有1500字之多,幾乎占據了大半章的内容。
畢竟隆中對的文言文就有足足500字之多,劉旭把他擴充成了1500字,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可是聶風非常認真的看完了之後,卻發現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第一次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很多文字根本就看不懂,比如這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聶風就不是很懂。
按照諸葛亮的說法,曹操占天時,孫權占地利,劉備占人和。
地利還好理解,應該就是地理上的優勢,小說裡面也多次提到孫權占據長江地形的優勢。
但天時和人和,聶風就不是很明白了,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天時似乎是天氣,而人和應該就是人望。
但天氣不如人望,那肯定是不能這樣理解的。
還有這個鼎足之勢,那就更加看不明白了,因為鼎是什麼意思,他都弄不清楚,雖說他從小學習的文字裡面确實有鼎這個字,可教科書上卻從來沒有給個明确的解釋,這隻是一個和許多生僻字一樣擺在那裡無人問津的文字罷了,誰知道這個作者居然還運用來起來,莫非他見過鼎不成?
聶風搖搖頭,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但整個内容還是看的明白的。
諸葛亮這是直接給劉備安排了一條未來的發展路線,那就是東邊和孫權一方交好,雙方結成聯盟,共同對抗強勢的曹操。
而與此同時,劉備可以輕松的奪下荊州和益州做為自己的地盤,最後形成三家對抗的局勢。
三言兩語之間,諸葛亮就如同開外挂一般,洞悉了未來十幾年的局勢發展。
“說的真是太好了,太透徹了,我悟了呀!!”雖然有一些地方看不懂,但是當聶風看完之後,依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猶如日出東方一般的感覺。
其實小說看到這裡,如果是皇叔黨的話,都會越看越迷惑,越看越絕望。
因為如果自己親身帶入劉備的視角的話,就會發現此時如果還想要争霸天下的話,那難度簡直是地獄級别的。
此時曹操已經統一了河北,擁有幽州,并州,兖州,冀州,豫州,司州,青州,徐州,雍州,涼州,天下總共也就14個州,曹操已經得到了其中的10個州了。
眼下不屬于曹操控制的也就隻剩下益州,荊州,揚州,交州,以10個州去打4個州,怎麼可能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