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4頁)

  但事實證明,這一段文字被群友們非常華麗的無視,甚至還有許多的差評,原因是這個出師表讓他們又感受到了剛剛開始看三國時候的恐懼,也就是看不懂。

  不過這也不能責怪這些讀者們,因為劉旭在寫出師表的時候,完全放棄了像之前那樣将文言文改成白話文的寫法,而是直接就把整段的出師表原文給貼了上去。

  沒辦法,劉旭也曾經試着想要寫白話文,可是一旦開始動筆,就有種自己是千古罪人,要毀了華夏最傑出的古文之一的感覺,這就直接無法動筆了。

  然後劉旭就去咨詢諸葛亮本人的意見,結果諸葛丞相非常幹脆的告訴劉旭,出師表一字都不要改,就這麼直接貼上去就好了。

  得,有了諸葛丞相的話,劉旭就直接把出師表原文給加上去了,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在經過了數百章的三國演義洗禮之後,他們多多少少也是能夠看懂一點,比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這句話,讀者們基本上都能明白。

  而像“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這樣的話,讀者們就完全看不懂了,所以讀者們表示非常的操蛋和難受。

  不過等到幾個小時之後,諸葛亮又将一個U盤送了過來,交給了劉旭。

  “這裡面是?”劉旭有些驚訝的接過了U盤。

  “這是亮自己寫的《出師表》的白話文!”諸葛亮道“臣看過主公的文筆,離這羅貫中還有些許差距,為了避免歧義,所以臣還是自己寫一篇出師表的白話文好一些!”

  “得,感情是嫌棄我的文筆太差勁,才自己寫的!”劉旭的表情一陣尴尬,但還是第一時間打開了U盤,認真的閱讀這篇全新版本的出師表。

  果然,不愧是諸葛亮本人的手筆,文筆隽永清澈,情感飽滿而真實,光是這些文字,就猶如藝術品一般的令人陶醉。

  “主公可以将這段文字貼在對照詞典裡!”諸葛亮笑着說道,劉旭點點頭,一邊讓“……”去修改詞典,一邊好奇的問道“諸葛丞相為何不直接讓我将你寫好的白話文,發在文章裡面呢?反而要來這樣一番,繁瑣的操作?”

  “哦,這明明是主公,為何還要來問亮呢”諸葛亮的一句反問把劉旭給問懵了。

  “敢問主公,當初定下不在三國演義中增加任何注釋,隻讓讀者自行領會的妙計,難道不是主公您的手筆嗎?”諸葛亮反問道。

  “是我,但我沒有什麼妙計,我就是懶……”劉旭陳懇的說道。

  “非也,此乃天下至妙之計,主公三國演義為何能在這個世界風靡?”諸葛亮又問道。

  “當然是因為三國演義本身寫的好了!”劉旭道。

  “是也非也!”諸葛亮笑道“三國演義在這個世界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多虧了主公的決定。若是三國演義當初加了注釋,或者是删改了大量的這個世界沒有的名詞,那此書變不過爾爾了。”

  “臣這些日子也看了這個世界本土的許多小說,約莫有千本左右,其實單論文筆與故事,有許多本書并不亞于三國演義,甚至還要更加精彩與跌宕起伏一些,但這些小說的成績都不如三國演義優秀,主公可知為何?”

  “是因為三國演義他們看不懂?”劉旭試探性的問道。

  “正是如此!”諸葛亮揮舞着鵝毛扇道“起初臣也不明白其中所以然,後來見群内無數群友,紛紛炫耀其友人中僅有自己一人能夠讀懂三國,其餘人皆蠢蠹爾。”

  “臣這才恍然大悟,就是因為主公的三國演義看不懂,才能夠顯得如此不同,能夠讓每一個讀者自覺與衆不同,淩駕于其友人之上,方是三國傳播之道也。”

  “所以主公不必忌諱讀者之意,這《出師表》也按照原文即可,越是難懂,讀者其實越是喜歡。不過,但也需要一篇譯文,不能真讓這些讀者看不懂!”

  “我明白了!”劉旭表示自己大受震撼,而諸葛亮則笑着離開了。

  果然,雖然絕大部分讀者都看不懂《出師表》,但是随着譯文的出現,對照着譯文開始逐漸讀懂《出師表》之後,在許多群友的口中,這《出師表》也就成為他們炫耀的工具了。

  畢竟這世界上如果有某件事情是你懂而别人不懂的,那豈不是格外的珍貴與重要。

  與此同時,在諸葛亮北伐的劇情開始之後,三國演義的收藏和讀者人數,就開始以更快的速度恢複了起來。

  如果說之前的恢複速度是自行車的話,那現在的恢複速度已經變成了踩滿油門的汽車了。

  一天之内就新增了超過3萬的收藏,40個讀者群也在以每天2000多人的速度持續增加。

  隻不過其中雖然有一些是歸來的老讀者,但更多的卻是新讀者,而這些讀者都是被《這一拜》給吸引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