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可能的方便,于是就沒有改變這個設定了。
事實上,公元紀年對于華夏的民族複興肯定是有着極大的幫助的,如果在時間觀念上都無法和世界統一的話,那這個國家也是很難發展起來。
劉旭對于這些道理是非常明白,隻是作為一個曆史研究生,他還是想以華夏自己的曆史出發來設定一整套的曆法出來。
而這個元年的時間點,自然就是定在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時候是最為合适的,畢竟始皇帝這位猛人,以一己之力将整個華夏的文明給分割成了列國時代和大一統時代這兩個不同的文明時代。
以這樣一個明顯的曆史節點作為元年,實在是再合适不過了。
至于為什麼叫中原元年,那當然是因為中國的意思了。
當然了,這本來隻是劉旭這麼一個書呆子個人的妄想,他在地球上要是宣布自己的中元紀年的話,怕不是要被無數人給當做笑話來看待。
但現在他在異世界了,而整個華夏曆史,乃至世界曆史又在他一個人的手中,他這麼一改,整個地球世界的設定和時間軸,也就悄然的變化了起來。
第188章
怎麼就忽然完本了呢?
“主公此文,不像小說,倒像是《史記·趙高列傳》!”諸葛亮喝了杯茶,悠閑的看着手中的手機,同時對劉旭說道。
“我知道,寫的時候,确實不自覺的就按照史書的開頭來寫了!”劉旭抓了抓腦袋道“不過我想了想,因為以後肯定還是要寫《春秋》和《戰國》兩本書的,而始皇帝的故事顯然是用在這兩本書比較恰當一些,所以剛才就把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故事放到了《戰國》這本書裡面。”
“那索性就從擔任胡亥老師之後的趙高寫起,以他為開頭,寫秦國的官制,寫秦國的百姓生活,寫秦國的馭民之術,寫扶桑胡亥,寫這章邯,寫開整個秦末亂世的來曆!”劉旭坦然的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主公大才,亮實不如也!”諸葛亮贊歎道,然後又有些好奇的問道“主公,這趙高的故事,史書中少有提及,就連其父趙升,也是猜測而來,主公您是如何得知這些的?”
諸葛亮對于這一點确實非常的疑惑,因為史書上對于趙高的描寫很少,秦朝因為太短了,而後世王朝給前朝修史的傳統那也是在東漢才形成的。
西漢的皇帝們才沒有興趣給暴秦修什麼史書呢,唯一提及秦朝比較多的史書,也就隻有《史記》。
但《史記》作為一本涵蓋開天辟地一直到漢武帝的史書,真正留在秦朝上的筆墨并不多,整個秦始皇一朝真正有資格得到單獨立傳待遇的,也就隻有《秦始皇本紀》《白起王翦列傳》《呂不韋列傳》《李斯列傳》《蒙恬列傳》,能夠具體到人上的,也就6個人而已,這裡面是明顯沒有趙高的。
沒有自己列傳的趙高,就隻能活在其他人的列傳裡面,偶爾的被提上一嘴罷了。
包括諸葛亮本人在内,世人更加清楚知道的隻是趙高在沙丘之變之後幹了什麼事,趙高在沙丘之變前是怎麼樣的,他的父母出生又是如何,那幾乎都找不到明确的史書記載。
所以諸葛亮本人也非常好奇,劉旭究竟是從哪弄來的資料,給趙高寫出了這麼一個還算是詳實的開頭出來。
“編的!”劉旭毫不遲疑的說道。
“編……”丞相第一次有些破防了。
“唉,丞相,三分真實,七分虛構嘛,三國演義不也是這樣寫出來的,現在的您和真正曆史上的您還是有着不小差距的,比如曆史上的您,還真的能夠使用七星燈延壽不成?”劉旭的話讓諸葛丞相頓時無話可說了。
“趙高的史料确實是太少了,而作為一個開場人物,以及引燃秦末這個火藥桶的重要推手,我又盡可能的想要将趙高這個人物給豐富起來,所以自然也就需要編一些故事套在趙高的身上。”
“反正我寫的也是小說,日後在《西漢通史》和《戰國通史》兩本書上,是會盡可能的考證出真實史實出來,是不可能這麼寫的!”
——————————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推幾個小時,在劉旭的新書發布之前。
“今天咱們搞快點,争取一天搞定!”在一間巨大的虛拟會議室裡裡面,做了107個簽約作者。
這些簽約作者的身份和實力都非比尋常,其中實力最差的都是官銜五級的簽約作者,而實力最強的則是聖銜五級的作者。
這些作者來自天南海北,分别代表了這個星球的108個城市,而他們就是這些城市的作協主席,也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之一。
而此時他們出席了會議,是一年一度的文庫資源分配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