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亭長稍等,我這便來!”蕭何笑道,放下酒錢,向韓信一拜,便也離去了,而韓信則将桌上所有酒食吃的幹幹淨淨之後方才離開。
“蕭大官倒是自己吃的爽快,卻不知我劉季此時也腹中饑餓的很。”蕭何與那亭長劉季同回,劉季笑道。
“确實有一樁趣事!”蕭何将與張良和韓信相遇之事說起,隻是絕口不提張良的造反之言。
“這少年好大的口氣,開口就送人縣城!”劉季聽完哈哈大笑道“不過蕭大官也不夠大氣,若方才是我劉季坐在那裡,定要許諾給這少年封侯,再讓他送我一國之地不可,哈哈哈哈!”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英才遇英才,漢初三傑今日之見,卻不想決定了十餘年後的天下歸屬。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196章
角色的成長
劉旭這一寫,就一口氣寫了三章出來,接下來的第2章和第3章,寫的就是張良為了刺殺秦始皇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比如賣掉了自家全部的财産,用這些财産賄賂官員來獲得秦始皇的行車路線。
以及最重要的就是購買120斤的熟鐵,打造了一對巨大的鐵錘,然後埋伏在行車路線兩側。
等到秦始皇的車隊經過,張良就讓大力士将鐵錘瞄準了所有車輛中位于最中心位置,拉車的馬匹最多,同時也是最為豪華的一輛大車砸過去,直接就把整個馬車給砸了個粉碎,車夫也被當場砸死了。
隻是秦始皇因為經曆過太多的刺殺,早就有了一套完備的防刺客體系。
秦始皇總共準備了36輛馬車,而他每隔兩個時辰都會更換一次乘坐的馬車,而秦始皇更換馬車的時候,所有士兵都必須閉眼,所以除了秦始皇身邊的近臣,根本沒有人知道他老人家坐在哪輛馬車裡面。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後來秦始皇病死在馬車上,居然也沒有士兵察覺,就這麼一路依靠鹹魚護送回了鹹陽。
這便是曆史上大大有名的博浪沙刺秦了,也是曆史上有名的三次對秦始皇的刺殺中的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兩個刺殺者都活下來的一次。
前兩次的刺客分别是荊轲和高漸離幹的,然後這兩人都已經被碎屍萬段了。
隻有張良和大力士這一次的刺殺,居然完美的活了下來,而且還逃過了事後始皇帝長達10天的搜捕,确實非常的厲害。
值得一提的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上面,關于這一段劇情的描寫就四個字的:為盜所驚。
你如果不去看留侯世家的話,根本就不知道這區區4個字的為盜所驚,在曆史上是一段多麼驚心動魄的故事。
寫完三章之後,劉旭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于是便又寫了三章。
因為這個世界的三章對應的一般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一章劇情,所以這後三章的核心劇情,對應的就是三國演義第2章的核心劇情:張飛打督郵和何進誅殺宦官。
于是劉旭也給接下來的三章設定了核心劇情:劉邦遇秦始皇以及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兩個核心。
不過其實稍微學些曆史的人都知道,焚書坑儒是儒家往秦始皇頭上扣的屎盆子。
首先焚書坑儒是兩件事,焚書歸焚書,坑儒歸坑儒,坑儒發生在焚書幾年之後,兩件事情不能混為一談。
其次焚書毀滅的是民間書籍,秦始皇要給全體國民降智,這一點比這個世界的作協還要早了2000多年。
但秦始皇也像這個世界的圖書館一脈一樣,雖然毀掉了民間的書籍,但所有的書籍也留了副本,儲藏在秦國的官方圖書館裡面。真正徹底毀掉所有書籍的是項羽,他有沒有燒掉阿房宮不清楚,但确實将整個秦國宮室給夷為平地,秦國的藏書也幾乎全滅了。
否則也不至于後來整個大漢居然找不到一部尚書,還是伏生拿出了自己藏在牆壁裡面的尚書,才讓這部儒家經典不至于失傳。
至于坑儒嘛,就是儒家在給自己加戲了。
因為秦始皇坑殺的全部都是方士,在發現自己被徐福騙了3000童男童女之後,秦始皇就非常的惱怒,把自己欺騙自己的那些方士幾乎都給坑殺了。
這兩件事情發生的時間相隔了好幾年,而且從頭到尾也和儒家沒有什麼關系,但儒家為了硬生生的給自己加戲,營造自己一個在秦朝時被害者角色,于是就硬生生的造出了焚書坑儒這個典故出來了。
劉旭自然不會給儒家加戲,于是在寫第4章到第6章,劉旭就筆鋒一轉,開始寫蕭何和劉邦的故事線,寫劉邦又一次押送勞役,恰好遇見了經曆了博浪沙刺殺的秦始皇的車隊,于是劉邦就感歎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