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3頁)

  除此之外還有陳豨,雍齒這幾個,也是後來背叛了劉邦的,不過劉邦對他們還是一樣的熱情,讓這些剛剛映照出來,完全搞不清楚情況,還以為自己被劉邦給捉了回來的人坐如針氈。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遇到了例外。

  比如此時曹參,面前就同樣也有一幫人跪下了下來,為首的一家大胡子激動的說道“21世孫曹操見過老祖宗!”

  得,敢情曹參是曹操的老祖宗來着。

第394章

  如果問劉邦最傑出的能力是什麼,那很多人估計都會引用劉邦說過的一句話。

  那就是“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段話源自史記,劉邦本人有沒有說過這句話,那誰也無法說清楚。但這段話也相當精準的勾勒出了後世人對于劉邦的看法,那就是劉邦這個人最大的才能就是使用人才,能夠發揮出人才最大的作用,最後借助這些人才一統天下。

  這就是有關劉邦最傑出的能力是什麼的,千百年來的最正确答案。

  劉旭也沒有認為這個答案是錯的,隻是他認為這個答案不夠全面,甚至還有失偏頗。

  不錯,劉邦确實非常善于使用人才,也讓這些人才都發揮出他們應盡的作用。但這個能力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些人才得為劉邦所用才行。

  史學界一直有一個論斷,那就是古往今來開國難度最高的,是劉邦和朱元璋兩人。

  當然了,你如果算上近現代的話,那開國難度最高的人就會變成三個。

  那古往今來如此多的王朝,為什麼是劉邦和朱元璋兩人開國難度最高呢?

  這自然是因為這兩人的起點最低,一個是鄉下派出所所長,一個幹脆就是小乞丐。

  與之相比,秦始皇本身就繼承了一個強大的秦國,司馬懿是世家出身,楊堅他爹是北周的上國柱,李淵他爹也是北周的上國柱,趙匡胤他爹是節度使,忽必烈是黃金家族的後裔,皇太極也是王子出身。

  這些開國皇帝從一出生開始,背後就有其家族累積下來的龐大資源,最重要的是能夠天然的得到許多人才的效忠。

  他的身份擺在那裡,全天下的人才就會主動地投奔于他,心甘情願的被他驅使,好換來日後的錦繡前程。

  但劉邦和朱元璋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就拿劉邦來說,他早年最大的偶像是信陵君,20多歲的時候還千裡迢迢的跑到信陵君那你想要當對方的門客,結果還沒有趕到,信陵君就已經死了。

  而那個時候曾經當過信陵君門客的張耳,因為娶了個有錢的老婆,居然也開始招納門客了。

  劉邦就去投奔張耳,兩個人成為了好兄弟。

  後來張耳犯了罪,被秦國捉拿,于是劉邦隻能無奈地返回家鄉。

  若幹年後,劉邦和張耳幾乎同時起兵造反,後來劉邦還定三秦,出關和項羽争鋒,張耳也是第1個響應劉邦的諸侯王。

  之後便盡心竭力的幫助劉邦作戰,最後被封為趙王,居然神奇地獲得了善終,因為異性諸侯王裡面為數不多的能夠死的安穩的人。

  從張耳就能夠看出劉邦最重要的一項能力,那就是交朋結友的能力。

  正常人跑到張二那裡去當門客,就好像是員工去公司打工一樣,見到老闆那基本上都是低眉順眼,像個小媳婦兒一樣的聽話和乖巧。

  老闆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敢和老闆勾肩搭背。

  但劉邦不一樣,沒幾天的功夫他就成了張耳的好兄弟了,關系好的不得了。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張耳願意反過來給劉邦打工的原因,實在是關系太好了嗎。

  之後就說那些沛縣的群豪們。

  這些人統統都圍繞在劉邦的身邊,心甘情願的認他當老大,而那個時候劉邦還是一個不事生産,家裡根本沒什麼錢,請兄弟吃飯也隻能去寡婦店裡,又或者是去兄弟家蹭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