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大錯特錯了,事實上蕭何足足追了韓信三天三夜的時間,才終于在半路上找到了韓信。
否則也不會出現史書上著名的那段劇情,那就是原本在漢中還信心滿滿的劉邦,得知蕭何也離開自己之後,頓時整個人差點直接就崩潰了。
畢竟一直到現在,劉邦最核心的沛縣天團都沒有一個人離開他,這是一直支撐着劉邦在漢中呆下去的關鍵。
可現在沛縣天團中最牛叉的蕭何居然走了,那這自然是給了劉邦最核心的一擊,變得無比失态,甚至直接就在王府裡面爛飲,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王者形象。
如果蕭何隻是離開了一晚上,劉邦斷然不至于此的,隻有蕭何連續消失了好幾天,才會讓善于表演的劉邦也遭不住内心的失态了。
所以當他得知蕭何回來之後,劉邦直接就沖到了蕭何家裡面,連整理衣服的時間都不給,直接就又怒又喜的質問道“你為啥要逃跑?”
蕭何立刻恭敬的回答道“臣不是在逃跑,臣是在追一個逃跑的人!”
劉邦一聽頓時奇怪的問道你追的是誰,蕭何自然回答說是韓信。
劉邦立刻認為蕭何是在說謊,大罵道“你這個騙子,還在這裡騙我。從我們離開關中到現在,逃亡的降臨已經有數十人之多,但你從來沒有追過任何一個人,現在你卻跟我說你特意去追韓信,這是在狡辯!”
再然後,蕭何就說出了清史留名的一番話到“别的武将很容易就能夠得到,但像韓信這樣的人,國士無雙。漢王如果想要長期安穩的在漢中稱王,那可以不用管韓信,讓他走就好了。”
“但漢王如果想要争霸天下,擊敗項羽,已報今日之仇。那除了韓信之外,有沒有第2個人能夠幫助大王您做到這一點了。”
“您究竟是想要安穩地留在這裡當您的漢王,還是想要東出争霸天下,這一切都聽憑漢王您的決斷!”
劉邦想也不想的就說道“我當然是想要東出,日了項羽這個狗日的,大丈夫安能郁郁久居于此乎?”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這句話很耳熟,羅貫中這是在赤果果的抄襲太史公呀!
然後蕭何就非常幹脆的回答道“漢王如果想要東出,拿下關中,然後再與項羽一争天下。就一定要得到韓信,韓信留下我們就能成功。如果韓信留不下來,那我們也難以成功!”
聽到蕭何這麼說,劉邦才有些不情願的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讓他當個将軍好了!”
劉邦本以為自己已經給足了蕭何面子,結果蕭何卻立刻回絕道“雖然任命韓信做了将軍,但這個位置卻不足以留下韓信,韓信還是會離開的。”
結果劉邦又不爽了,怼了一句道“那我讓他韓信當大将軍,統領我漢國所有的兵馬可好?”
結果蕭何下一秒立刻跪拜在地上,高呼漢王英明,直接就把劉邦給整不會了。
“你真的打算讓我任命這個韓信當大将軍?掌管我們漢國所有的兵馬?”劉邦難以置信的問道。
“這難道不是漢王您親口所言嗎?”蕭何微笑着反問道“難道漢王您打算出爾反爾不成?”
“行,大将軍就大将軍,我這就寫個诏書給他!”劉邦打算糊弄過去,結果蕭何死死拽住劉邦的衣角道“大王您平日裡就有些怠慢人才,待人接物也沒有什麼禮儀,我們與大王一同長大,是大王最親近的人,自然能夠明白大王您并不是那種人,隻是您親切待人而已!”
“但韓信是個新人,而且極為看重尊嚴,您如果這樣輕慢的對待他的話,那他肯定還是不會留下來的,請您一定要慎重的對待這件事情!”蕭何道。
好嘛,劉邦一聽這話頓時又惱了,怒極反笑道“怎麼?你還要讓我沐浴更衣,齋戒數日,然後再建一座高台,跪在他面前叩拜,求他但我的大将軍不成?”
“大王英明!”蕭何直接就跪了!劉邦又傻了。
第442章
小說家都懂的道理
劉邦并不是一個傻瓜,雖然此時的他非常憤怒,但憤怒到極點之後反而冷靜了下來。
他是非常了解蕭何的,蕭何從來就不是一個喜歡開玩笑的人,在他的沛縣天團裡面,劉邦可以和任何一個人開玩笑,但絕不會與蕭何開玩笑。
因為一看到蕭何的那張臉,劉邦就會不由自主的正經起來。
可是現在蕭何卻在自己面前說出了猶如玩笑一般的話,再聯想到蕭何的性格,劉邦才真正意識到,這個韓信恐怕真的是一個極為難得的人才,而蕭何是真的認為他配得上大将軍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