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岫煙堅信,既然劉旭強行安排劇情走到了昆陽大戰的這一步,那劉旭就絕不會搞什麼天降隕石這樣的強行劇情殺,而是會讓劉秀失敗。
當然了,最後的勝利者肯定還是劉秀,否則三國演義的劇情那就接不上了,所以劉秀在這場戰鬥中是不會死去的,最後的大戰還是要落在宛城的兩軍主力的身上。
就像之前的小長安大戰,明明看上去是起義軍的勢力更在上風,兵馬和糧草都更多,結果打的大敗虧輸,劉秀一家死的幾乎就剩下他們兄弟兩個了。
所以岫煙堅信,垃圾作者在這裡肯定不會為了勝利而強行劇情殺的,劉秀該敗就是要敗的。
而且指不定王莽軍就會因為昆陽的勝利而驕傲自滿,露出了大量的破綻,被劉秀一擊必中等等。
此時岫煙已經在考慮宛城大戰的劇情和戰役應該怎麼設計了。
就在所有人一片期待的目光中,等到第2天的下午,昆陽大戰繼續展開。
不過等到三章更新完畢,讀者們不由得有些失望,因為三章的劇情下來,昆陽大戰依然沒有真正的開始。
劉秀率領的8000軍隊,與王莽的42萬大軍隔河相對,劉秀并沒有真的直接魯莽的去沖擊大軍的大陣,而是做着各種各樣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僞造宛城大戰勝利的消息,此時的劉秀根本不知道幾百公裡外的宛城大戰的情況,但是他卻命令所有人瘋狂的傳播和宣傳宛城大勝,以及他哥哥正在率領10萬大軍前來救援昆陽,打算在昆陽城下來個裡應外合的消息,在短短一天時間内,不管是王莽的軍隊還是城裡面的守軍,就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雖說這個消息是劉秀僞造的,但問題是在古代通訊設備限制的情況下,昆陽内外,不管是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辦法證明這個消息是假的。
同時不管将軍們究竟有多麼的充滿智慧,能否判斷這個消息的真假,但底層的士兵們絕對是無法判斷的,于是他們就會開始本能的懷疑宛城那邊的戰況。
再加上他們攻打了昆陽将近一個月的時間都沒有攻下,這本身就讓王莽軍的士氣非常的低落。
就是在這個消息的加持下,整個軍隊的士氣就更加低落了。
而對于城内的守軍來說,同樣也不管這個消息是真是假,他們的士氣直接就達到了頂峰。因為他們沒有退路,他們隻能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這樣能夠活下去。
于是原本就打不下來昆陽,這下子更難打下來了,42萬大軍拿小小的昆陽城居然沒有任何的辦法。
除此之外,就是在王莽軍中傳播另一個消息。
不過這個消息倒不是假情報,而是一樁陳年舊事。此時王莽軍的統帥是大司空王邑,在衆人眼中其實是不世的名将。
因為在16年前,王莽還沒有篡漢的時候,就有人擁立了一個叫劉信的宗室當皇帝,幾個月的時間裡面就聚集了數十萬兵,同時全國響應,王莽一時之間都要被直接打倒了。
結果當時才20多歲王邑橫空出世,率領大軍連戰連勝,一口氣就把這支最大的叛軍給滅了,而這也徹底打出了王莽的軍威,讓全國上下不敢再對王莽有任何的反抗,幫助王莽順利的篡奪了漢朝的天下。
可是後來在王莽為他舉行的慶功宴上,王莽說了句“可惜沒有把劉信給抓住”,結果王邑就受不了,直接抹脖子自殺,最後雖然救了回來,但脖子上也留下了永久性的傷痕,這也成為了王邑這輩子最大的恥辱之一。
後漢書上說王邑之所以一定要打下昆陽,就是因為還記得當年的事情,當他得知劉縯的弟弟劉秀就在昆陽城的時候,就想起了當年的舊事,一定要把劉縯全家都給殺了個精光。
從這一點上就能夠看出王邑這個人的性格如何,雖然軍事上确實有着一定的才能,但性格上非常的偏激,這也是曆史上劉秀能夠真正戰勝昆陽之戰的重要原因。
而劉秀在大戰開始之前拼命地宣傳這件舊事,其目的也就是為了用這件事情來刺激王邑,讓他做了降智的決定。
這就是今天更新的前兩章的劇情,而這兩章劇情雖然看上去有些水,但讀者們都知道,這是劉秀在不斷的積累自己順利的籌碼,任何一場戰鬥的最終勝利,都不取決于雙方士兵的直接對抗,更多的還是士氣,智慧,後勤方面的對拼。
劉秀的這些準備工作就是為了毀滅對手的士氣和智慧,可是更新的第三章,就讓讀者們有些看不懂了。
因為在這一章裡面,原本決定在第2天展開最終決戰的劉秀,忽然得知王莽之前的太史令張堪就住在附近,于是劉秀丢下大軍,縱馬連夜狂奔上百裡,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就找到了張堪。
張堪對于劉秀的突然出現自然是感到非常的驚訝,而劉秀直接跪在張堪面前,一邊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一邊懇求他幫助自己打赢這場大戰,重新興複漢室。
張堪自然對此感到疑惑不解,他表示自己雖然非常樂意幫助劉秀,興複漢室也是他的目标,但他區區一個太史令,在打仗上卻一竅不通,如何能夠幫助劉秀?
但劉秀卻激動的表示,他需要的就是這個,于是在張堪的家裡面一呆就是一天一夜的時間,等到第2天晚上的時候,連覺都不睡,直接又連夜奔馳上百裡返回軍營,向所有人宣布,原定的決戰時間往後拖延兩天,之後劉秀就倒頭就睡,格外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