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3頁)

  一日之間,王莽的42萬大軍潰敗,所有人四散而逃,有将近10萬王莽軍的士兵為了逃命,直接跳入了冰涼的河水之中,結果有将近3萬人成為了水中的浮屍,這些屍體幾乎将整個河水堵得斷流,就如同200多年前,項羽打的劉邦的諸侯聯軍屍體幾乎斷流河水一般。

  至此,三章結束,昆陽大戰結束,以劉秀的全面大勝結束,兩萬人真的擊潰了42萬大軍,将王莽最後的軍力徹底毀滅一空,不複存在了。

  ————————

  “精彩!”看完三章,所有讀者都不約而同的在心中贊美一聲。

  劉旭的語言和文筆其實并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更多的都是平鋪直叙,但如此戰鬥已經足夠精彩了,讀者們仿佛親身加入了劉秀的部隊之中,看着劉秀是如何一往無前的沖進42萬大軍裡面,最終以一己之力擊潰了整個軍隊。

  “太精彩了,我願稱昆陽之戰是整個《漢光武》裡面最精彩的一場大戰!”大秦軍師感歎道。

  “廢話,整本小說裡面目前就三場戰鬥,前面兩場都是小打小鬧,不過幾萬人的戰争罷了,昆陽之戰當然是整本小說裡面最精彩的!”有讀者不屑的反駁道。

  “好吧,那我改一下,我覺得是垃圾作者三本書裡面最精彩的戰鬥,這總可以了吧!”

  “我劉皇叔第一個不服,赤壁之戰了解一下,80萬人直接就燒沒了!”

  “我項羽更加不服,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了解一下!哪場戰鬥不是40萬人以上的!”

  “但昆陽之戰絕對是最絕望的,軍力對比最為弱小的,根本無法想象如何打赢,逼的作者不得不天降隕石,然後又刮起狂風暴雨才勉強打赢的戰争,這難道不精彩嗎?”V朕50反駁道。

  “恰恰相反,這才是昆陽之戰最糟糕的地方,根本就不是憑借劉秀的真實實力才打赢的,而是作者人為給他們開了外挂,要我看這場戰鬥甚至都沒有參加評選的資格,這就是一場強行開挂才赢的戰鬥!!”

  沒用多長的時間,整個群裡面就圍繞着昆陽之戰又吵了起來,而吵的最多的議題就是最流行狂風,還有雷電暴雨,究竟算不算是垃圾作者給劉秀開的外挂。

  這一争吵就足足吵了一晚上的時間,而最終終結這場争論的依然是我們岫神。

  看到岫神上線,吵了一下午的讀者們立刻向岫神詢問她的看法。

  “不是,這不是外挂!”岫神給出的回答依然果斷而明确。

  “這怎麼可能不是外挂?難不成那個時候還天天有隕石砸下來不成!還是說他劉秀其實有本事召喚隕石?”立刻有人陰陽怪氣的反駁道。

  “劉秀确實沒有本事召喚隕石,但是他可以算計出隕石什麼時候落下!”岫神平靜的回了一句,然後接着打字道“相信很多人對昨天更新的第3章都非常疑惑,我也是一樣,我不認為垃圾作者會寫這麼一張毫無用處的劇情,所以回去之後我就查了一下張湛和太史令的資料。”

  “于是我發現,在本書的第21章裡面,有一段不超過100字的段落提到了張湛,他在大漢朝當了45年的太史令,而年輕的時候是個神童,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他能夠背下所有他看到過的資料。直到後來王莽篡漢,張湛明确表示反對,然後就被趕出了長安,回到家鄉南陽隐居起來。”

  “對于太史令,本書沒有解釋,但我翻閱了楚漢争霸,發現在倒數第12章,劉邦重新整理大漢朝的官制的内容裡面寫到,太史令除了要記錄曆史之外,還需要進入大漢朝所有的天文資料,同時負責觀察天上的星辰變化,以及記錄地上的各種自然災害,同時還肩負着編撰曆法,為皇帝占蔔,洞察吉兇的職責。”

  “你們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太史令就是大漢朝的天文機構以及自然災害統計機構。而張湛當了足足45年的太史令,已經将整個大漢朝乃至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相關天文和自然災害資料全都記在了大腦裡面,可以說它就是一個人形的計算機了。”

  “更重要的是,張湛是南陽本地人,他回歸之後肯定會關注南陽本地的各種氣候變化和星辰變化,所以我想劉秀和他談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就是與他一同計算未來的天氣變化,想要知道南陽在什麼時候會出現狂風暴雨的天氣,然後趁着這個時機在對王莽的大軍發動攻擊,從而起到借用天時的效果。”

  “所以劉秀要部隊再等兩天的時間。”

  “這就和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丞相借東風是一個道理,諸葛亮能夠算到什麼時候會刮東風,那當了45年太史令的張湛沒道理算不出來。”

  “原來如此!”岫神解釋完了,群裡面又是一陣恍然大悟,這個時候他們才明白昨天的最後一章究竟是什麼意思了。

  不過還是有人不服氣的說道“就算如此,那也不過是垃圾作者給自己天降隕石搞得合理化手段罷了,臨時補上一個能夠測算氣象的角色而已,這和先射箭再畫靶有什麼區别?”

  “不,這個靶子早就已經畫好了!”岫煙歎了口氣道“其實一開始我的想法和你一樣,認為這不過是垃圾作者的一種合理化手段。”

  “但是當我讓量子超級計算機查找小說裡面各種氣候數據的時候卻發現,在三國演義的第321章,有一段諸葛孔明讀書的描寫,其中還特意寫了300多字的原文。”

  “當時我沒有注意,可現在一看卻發現這段原文分明就是漢朝的太史令記錄的隕石墜落的信息,裡面明确的提到了七處隕石墜落的訊息,其中有一處的時間,就是小說裡面昆陽之戰爆發時候的隕石墜落的時間,兩個時間一模一樣,分毫不差。”

  “靠!”衆群友們頓時麻了,同時有人立刻去翻三國演義的第321章,果然看到了這段劇情,,裡面的描述也是分毫不差。

  這代表什麼,這代表劉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要給王莽來這麼一個隕石,所以提前布好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