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10頁)

  劉盈沒有拒絕,直接就當場同意,宣布自己成為墨家的第九任矩子。

  這個消息把所有大臣都給震麻了,他們哪裡聽說過皇帝兼任諸子百家魁首的事情,當然這是皇帝的意志,沒有人敢說什麼。

  直到後面,劉盈宣布,取締除了道家之外所有的諸子百家,整個世界隻能有一個思想,那就是墨家的思想。整個世界也隻能有一個理念,那就是墨家的理念,未來所有的官員選拔都要通過科舉考試來進行,而科舉的唯一課本就是墨家的典籍。

  隻不過墨家典籍在這幾百年來丢失了很多,隻剩下一本殘缺不全的墨經了,所以他做為墨家的矩子,要親自主持墨家典籍的修整工作,重新确立墨家的思想正統等等。

  這個時候朝臣們才明白劉盈這位皇帝的目的,他是想要完全統一全國上下的思想,而這思想一旦統一了的話,那墨家矩子這個位置就隻能由皇帝本人來坐,其他人誰坐都是想要造反滴。

  而另一邊,皇帝要罷黜百家,獨尊墨術的消息讓天下間的諸子百家學者們都悲乎哀哉,但也有例外,比如在宣布要修整墨家典籍的第三天,就有人上奏皇帝,說自己手中握有墨家已經遺失了數百年的典籍,希望獻給墨家矩子大人,完善墨家的典籍。

  劉盈看的一愣,然後讓人将這個典籍獻上來,結果發現對方獻上的典籍,居然是《詩經》《尚書》《禮記》《春秋》《周易》《論語》等等。

第1026章

以儒入墨

  “你欺負朕沒讀過書嗎?”看到對方獻上來的這些典籍,劉盈勃然大怒道“這分明就是你們儒家的典籍,和我們墨家有什麼關系?”

  面對皇帝的暴怒,這人不緊不慢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讓他們更加端正之後道“陛下此言差矣,衆所周知,墨子曾經學于孟子,雖然後來因故離開,但墨子确實曾是儒家的弟子,其啟蒙之學,也源自儒家,當年學的各種典籍,也是儒家的典籍!”

  “既然我墨家的聖人墨子,都是從儒家經典中學到了墨家正道,那後世的墨家子孫,也能夠從儒家經典中找到墨家的道理,這豈非常理?”這位的一番話倒是把劉盈給說的有些懵逼了,不過好像确實是這個道理來着。

  這人見劉盈不說話了,明白時機稍縱即逝,立刻補充道“陛下,墨家之學源自儒家,又超于儒家,既然墨家典籍已失,那麼從儒家典籍中找到依托,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陛下身為墨家矩子,學問和能力超脫古人和今人,定能夠重新在儒家典籍中找到我墨家的精髓。”

  “再有,其實除了《論語》之外,其他經典都不是我儒家所作,而是上古商周時期就有的經典,諸子百家其實大多也源自于這些典籍之中,這又怎能說是我儒家的典籍?”

  “陛下乾坤獨斷,難道不知墨家的許多東西其實頗為不合時宜,天下乃陛下之天下,怎能選擇天下之賢可者,這等錯漏,想必定不是我墨家的主張,而是後世無能子孫有所遺漏和篡改罷了!”

  這番話說完,劉盈就不由的哈哈大笑,然後任命這位名叫董仲舒的年輕人,成為了新《墨經》的編撰官,負責一部分新《墨經》的編撰工作。

  一個儒家的儒生,居然去編撰墨家的典籍,這聽上去似乎非常的離譜,但卻也非常符合劉盈的利益,甚至還彌補了墨家思想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對皇帝的不尊敬。

  墨家思想在天下一統之後銷聲滅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過于先進了,墨子主張一切的官員,貴族,甚至是皇帝,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也就是要靠選舉來産生政府。

  這2000年後都沒有達成的事情,更别說是2000年前了,于是董仲舒将自己的儒家學說中的大一統理論,還有他自己搗鼓的天人感應等等,全都塞進了墨家的典籍裡面,最後居然離譜的成為了墨家的思想傳世。

  儒家雖然沒了,但是儒家卻借着墨家穢土轉生了。

  墨家和儒家合二為一了。

  這一次的合并,效果是非常驚人的,後來經常說華夏後期之所以被各種列強暴揍,是因為儒家的問題。

  其實儒家學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說是極為先進的學說,但儒家學說也确實有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對科學的不尊重,稱呼他們為奇技淫巧,認為這些反而是破壞社會穩定的東西。

  而現在,随着儒墨合體,儒家學說最大的短闆被補足了,新誕生的學說不斷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維持大一統國度的存在,更加能夠支持科學的發展,于是整個大漢帝國就走向了難以想象的高速發展之路。

  漢惠帝劉盈本人,更是無愧于墨家矩子這個稱号,在他的主持下,僅僅隻用三年的時間,大漢帝國就研發出了燧發槍,高爐煉鐵法,蒸汽機等等東西出來。

  嗯,這并不是在開玩笑,隻用三年,劉盈就造出了這幾個可以引發工業革命的超級神器出來,畢竟劉盈前世可是寫小說的,而且寫的還就是這種在低科技世界搞科技革命的小說。

  同時,劉盈的小說還極為看重邏輯和真實性,而在創作小說的時候,就必然要考慮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先引入哪些較為簡單的技術和設備升級,然後再搞哪些技術升級,最後一點點的将科技樹點亮起來。

  這就和那些穿越回去,隻懂得造肥皂和玻璃的小說作者們截然不同了,而且為了真實性,劉盈會對每一項技術都進行嚴格的查證,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技術資料,甚至包括許多的技術細節和一些材料的成分配比,鍛煉和冶造技術等等。

  雖然劉盈穿越過來之後自己也非常奇怪,為啥最多隻能夠記得大概的技術資料,會像儲存在自己的腦袋裡面一樣的清晰,但毫無疑問的,有了這些技術,又有了整個大漢朝所有國力的加持,劉盈三年之内搞出蒸汽機和燧發槍并不奇怪。

  那麼接下來似乎就應該向匈奴宣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