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6頁)

  但是現在,這些騎兵的在鬥志和氣勢上也碾壓了鷹揚軍了,而看到一個8歲小孩沖向自己的鷹揚軍的騎士們,不由的也有些束手束腳了起來,同時氣勢上也受了極大的影響。

  “這就是宇文闡親自沖鋒的道理嗎?知道長安城裡面的騎兵不行,所以想要通過這種手段來強行提升士氣!”楊林在腦海中快速的思索道。

  根據楊林多年的戰争經驗來看,打仗有技巧,但騎兵對着沖鋒其實沒有什麼技巧。看的就是誰更加視死如歸,誰更加的不顧一切,哪怕下一秒即将相撞,這一秒也絕不後退。

  相反,但凡有哪一支部隊在氣勢上先落了下風,在對沖的時候先有了退縮的念頭,那這支部隊就必敗無疑了。強大的馬匹帶來的慣性能夠輕而易舉的刺穿這些猶豫的騎兵的性命。

  在騎兵的戰場上,比的就是誰更瘋誰更加的不要命,而現在,有了8歲小孩帶頭沖鋒的這隻騎兵,顯然要更加占據上風。

  “不過這裡面有一個緻命的弱點!”楊林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同時快速的從腰間取下了弓箭,在高速疾馳的同時還利索的彎弓張箭,箭矢直接瞄準了沖在最前面的宇文闡。

  “不錯,你的氣勢起來了,可你這個皇帝如果死了,那氣勢再高,又有何意義?”楊林不屑的罵了一句,同時手中的箭矢在空中快速地劃過一條直線,直接朝着宇文闡的脖子上射了過去。

  宇文闡一死,一切自然結束了。

第1591章

灰飛煙滅

  “這箭飛的還挺快的!”宇文闡聽到耳邊有一陣破空的炸裂聲,長年的戰場經驗直接告訴李世民,這是有一支奇快無比,殺傷力驚人的箭矢從自己的耳邊劃過了,而且距離很近,可能頂多也就是幾厘米的距離。

  估計隻要稍微再偏一點點,自己的臉頰就要被射個對穿了。

  但沒射中就是沒射中,宇文闡帶領的騎兵部隊依然發動着勇猛之極的沖鋒。

  “該死,居然失手了!”另一邊,楊林快速的又從背後抽出了兩根箭矢。楊林自問也是個百發百中的神射手,雖然騎射的難度要高出數倍不止,但10箭總能夠射中了九箭的,而隻要這一箭射中,一切就結束了。

  奈何這一箭偏偏就貼着臉頰射了過去,楊林隻能歎息一聲,感歎宇文闡真的好命,然後又使出了全華夏也沒有幾個人能夠使出的連珠箭,一口氣直接五箭連珠,每一箭人都朝着宇文闡的小命而去。

  “這5箭總能射中一箭!”楊林嘀咕着,然後眼睜睜的看着自家的五箭以各種角度與宇文闡擦肩而過,宇文闡毛都沒有傷到一根,身上的盔甲也依然漂漂亮亮的。

  “該死……”楊林感受了一下自己正在忍不住發抖的手,五箭連珠這樣的絕技并不是沒有代價的,楊林的右手已經脫力了,沒有幾分鐘的恢複是不可能再射箭了。

  不過不要緊,楊林還有辦法,隻見他從背後又掏出了一根箭矢,隻是這個箭矢和正常的用來殺敵的箭矢很不相同,這個箭矢的箭頭并不鋒利,相反還非常的粗大,在箭頭上有金屬孔。

  與其說這是一個箭頭,倒不如說是一顆橄榄。

  這種箭叫做鳴镝,你可以認為這是将一個口哨綁在箭頭上,當這支箭射出的時候,随着氣流的激烈穿過,就會發出極為尖銳的響聲,整個戰場都能夠聽得見。

  而這樣的鳴镝自然不是殺敵用的,也不可能指望用這種尖銳的響聲來吓退敵。鳴镝真正的用途是用來指揮,不同聲響的鳴镝,可以代表沖鋒,也可以代表撤退等等指令。

  因為騎兵在沖鋒的過程中,哪怕是張飛這樣的大嗓門,超過五米的距離,也别想聽見他說些什麼。至于傳統的令旗,則因為在高速移動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看不清楚,也被抛棄了。

  最後是鳴镝取代了傳統軍中的指揮工具,成為了騎兵将領指揮騎兵最好的手段,不管是沖鋒還是撤退,還是分散夾擊,隻要用不同的鳴镝,發出不同的聲響,就能夠讓所有自家騎兵全都聽得一清二楚,然後直接跟着聲音來戰鬥。

  不過此時楊林射出的鳴镝并不是用來進攻或者是撤退的,而是非常罕見的一種用來集火的鳴镝,意思是所有人跟我一起射一個目标,而這個目标自然就是我們的宇文闡了。

  楊林确實做到了令行禁止,鳴镝的聲音一響,鷹揚軍所有的騎兵都掏出了自己的弓箭,然後朝着宇文闡一個人射了過去……最少有超過500名騎兵響應了楊林的鳴镝,那麼就有500支箭矢射向了一個位置……這可是500支箭呀,總能射中一支吧!

  然而當漫天的箭雨過去,楊林定眼一看,身體差點就真的摔下去了,因為宇文闡身上依然毫發無損……并不說這些箭集體射歪了。

  相反,原本圍繞在宇文闡周圍的十幾個騎兵已經全部被射殺了,但是做為主要目标的宇文闡卻片葉不沾身,身上毫發無傷。

  “他難道真的是天子!”楊林呆呆的說道,他帶兵打仗這麼多年了,如此離譜的場景卻從來沒有見過。

  雖然此時的楊林很想要再射一支鳴镝,然而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此時雙方的騎兵已經完成了對撞,從天空中來看,那就是兩隻飛奔疾馳的洪流正面狀态的一起,宛如黃河與長江相撞一般,頃刻間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不知道有多少騎兵在這一刻馬匹與馬匹相撞,然後連人帶馬一起滾到地上,被踩成了肉醬。

  不過更多的則是一方舉起手中的長槊,在高速沖擊力的幫助下,将對面的騎兵刺了個透心涼……因為楊林下令集火射箭的緣故,許多原本手握長槊的騎兵不得不臨時拿起弓箭,等到正面沖擊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更換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