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第9頁)

  趙匡胤突如其來的态度變化讓郭榮有些摸不着頭腦,而這自然是劉旭的功勞,他怎麼可能會錯過這麼有趣的畫面,他為此都特意一口氣更新100章了,那這不是全都浪費了嗎?所以劉旭直接命令趙匡胤不得以任何理由離開,必須要陪着郭榮看完今天更新的章節為止。

  于是乎,這對一兄弟連帶着趙光義這個親兄弟,三人有兩個臉上寫滿了難受的開始看了起來。

  一開始的二三十章倒也還好,寫的都是郭榮死後,趙匡胤和後周其他主要将你們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是在穩固小朝廷啥的,沒有什麼異常和謀反的情況。

  而且趙匡胤為了小皇帝的安危,還夙興夜寐的守在宮廷門口,保護小皇帝的安全,讓郭榮非常滿意,連連點頭,稱贊自己選對了人。

  結果這一過就是6個月的時間。

  平靜了6個月的開封城内忽然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那就是北漢連帶着契丹的大軍又打過來了,想要趁着後周換皇帝的機會滅了後周。

  北漢是後漢亡國後遺留下來的國家,當年郭威雖然滅了後漢,但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弟弟,太遠鎮守劉崇卻沒事,還趁機收編了河東十二州,建立了北漢,其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幹後周。

  北漢雖然土地狹小,但性子卻很執拗,而且壽命也很長,一直幹到了北周滅亡,幹到了宋太祖趙匡胤都死了,直到趙光義手中才被徹底攻滅,可謂是十國的最後一個國家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北漢的軍事實力一直很強,再加上此時又有契丹帶着軍隊一起過來,整個開封城裡面一下子就慌了,郭榮留下來的三位輔政大臣和太後一商量,就決定讓趙匡胤率軍出去抵抗北漢和契丹的聯軍!

  “奇怪,這北漢和契丹要進攻的話,三個月前收到消息的時候就該進攻了,那個時候正好是冬天,黃河完全封凍,契丹和北漢的大軍可以直接過河,黃河天險也就不複存在了。”

  “結果硬是拖到了春天才進攻,他們不要耕種了嗎?”郭榮看到這裡不由的嘀咕道“而且,這個劇情我怎麼看上去有點熟悉來着!”

  “呵呵!”趙匡胤局促的笑了笑,小說裡面,趙匡胤自然是表示自己願意出征,這是他手下的殿前都點檢司雖然都是精兵強将,但是人數畢竟太少,無法全面的抵抗北漢和契丹的聯軍,所以希望能夠将侍衛親軍也交給自己,由自己一起帶着去抵抗北漢和契丹。

  “香孩兒,你想要幹什麼?”看到這裡,郭榮作為軍人的敏銳直覺直接發揮了作用,他忽然盯着趙匡胤看了一眼,看的趙匡胤渾身上下發毛,郭榮才自言自語道“如果真是北漢契丹聯軍的話,殿前司确實不夠,也确實得動用整個禁軍才行,就如同父親當年那般,诓騙走了整個後漢的禁軍和他一同去了檀州。”

  趙匡胤不敢說話,劇情接着發展,三位輔政大臣和太後雖然也覺得将所有大軍全都交給趙匡胤不妥,但是前線的軍報一封接着一封,而拿不到所有軍隊的趙匡胤則幹脆的表示與其讓殿前軍去送死,倒不如死守開封城,這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但開封的那地形大家都清楚,可謂是一馬平川,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一旦被人圍攻,十死無生。

  太後是個沒主見的人,哪裡敢讓自己受到這樣的威脅,于是在太後的一再要求下,大臣最終同意趙匡胤帶走所有的禁軍離開開封城,前往前線抵抗漢遼聯軍。

  “這是要是又要去澶州了吧?”郭榮敲打着桌面,眼睛死死的盯着趙匡胤,而趙匡胤此時也明白自己斷然沒有再逃避下去的理由,收拾了心情道“不幹澶州的事,大哥不必瞎猜了。”

  “是嗎”郭榮微微的松了口氣,他就怕趙匡胤無恥的在澶州重現當年他義父的故事,那當真是挖心一般的疼痛和無恥。

  想到這裡,郭榮繼續看着手中還沒有看完的章節,上面寫着趙匡胤帶領大軍出城,行軍走了一天的時間,讓整個大軍在陳橋驿休整。

  “從開封到澶州要行軍十天的時間,如果不幹澶州的事情,那香孩兒如果要兵變的話,就應該是在澶州附近的其他城市……”郭榮心裡面琢磨着,開始回想澶州周邊究竟哪個城市适合他造反。

  然後下一章更新,郭榮就看到新的标題叫做“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好家夥,你居然連一天都等不及了嗎?”郭榮整個人都麻了!

第1899章

第2次黃袍加身

  後人隻知道黃袍加身的典故,卻不知道在短短的十年時間内,在開封附近曾經發生了兩次黃袍加身。

  第1次郭威的黃袍加身之前已經說過了,整個過程可以說進行的非常倉促,有一部分野史記載說第一次黃袍加身的袍子并不是正兒八經的龍袍,而是郭威手下的武将們,臨時用黃色的龍旗給改成的袍子。

  澶州這個地方選的也有些不恰當,因為澶州距離開封足足有10天的路程,來回就是20天的時間,這20天的時間裡面足夠出現不少變故,異常的危險。

  還有就是郭威的演技實在是太差了一些,嘴巴裡面喊着拒絕,但卻恨不得将龍袍綁在身上,穿上龍袍的第一時間,郭威就直接改口稱朕了,這些都太急迫了,太難看了。

  最要命的是還把後漢的繼承人劉赟給直接毒死了,做的幾乎天下人都知道,郭威的名聲也因此臭不可聞。

  而這些情況都被當時身為侍衛的趙匡胤給看在眼中,然而趙匡胤不止一次的将這些事情告訴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說整個黃袍加身的流程是多麼的惡俗和無恥,讓後人看着恥笑什麼的。

  趙光義這個弟弟,軍事能力距離自己的老哥差了十萬八千裡,但他的政治水平卻是第一流的,趙光義第一時間就明白自己哥哥想要些什麼,有了第1次黃袍加身的經驗教訓之後,自己定然将第二次黃袍加身給幹的漂漂亮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