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3頁)

  這還是因為擴張的部分完全是虛空,不涉及任何的星球和人口,對于世界壁壘的壓力其實并不大,整個世界壁壘需要承受的壓力也就是擴充到了原本的20倍左右,否則劉旭早就被徹底吸幹所有的世界之力了,哪裡還有可能抵達這裡。

  講道理,如果不是僞劉旭立下大功,讓劉旭的世界之力上限和恢複速度都提高了四倍以上,劉旭根本不敢這麼玩這一手,讓自家的世界從太陽系擴大到了比鄰星系!

  而這個比鄰星系,位于半人馬座,擁有三座恒星環繞的系統,也就是某本小說之中,三體人所在的星系!

  另外,此時單論世界壁壘的話,劉旭的世界壁壘已經是虛空最大的世界壁壘了,甚至連完美世界之主都比不了。

第1985章

星系的誕生

  在地球上觀測星空,所有的星系似乎都是真實存在的,也确實能夠肉眼可見的看到諸多的星系。但實際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畫在牆壁上的圖畫而已,什麼半人馬座,什麼銀河系,根本就不存在,隻是天花闆上的一幅畫作罷了。

  劉旭最開始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當劉旭抵達了半人馬星系的位置之後就發現,真實的情況略有差别。雖然這個位置确實沒有什麼三顆恒星,也沒有觀測到的4顆行星。

  但卻有三個始終散發着溫和光芒的光團,這些光團比太陽還要大上一些,同時也非常的神奇,内部沒有任何用來燃燒的物質,而且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的溫度變化,可就是散發着柔和的光芒,宛如一個小燈籠一般。

  “有趣!”劉旭的意念掃過這個這些光團,發現這些光團居然是一個個世界之力構成的框架,内部由各種法則來進行支撐,和太陽的構成其實并沒有什麼區别,最終才散發出這樣光芒的。

  這也就是說,其實整個比鄰星系并不能說是完全不存在的東西,雖然這裡确實沒有任何的星系,但卻已經提前搭好了框架。

  這就好像一座高樓大廈,已經提前把這座高樓大廈的鋼筋骨架都給搭建好了,但也隻有骨架,一塊水泥也看不到,需要有人注入水泥才行。

  “是了,雖然這些星空其實是不存在的,然而當華夏曆朝曆代無數人都認為這些星空存在之後,這些星空也就如同映照角色一般被映照出了一個框架出來。隻是這些星系所需要的世界之力實在是過于龐大,也就隻能映照一個虛幻的框架,并不真實!”劉旭心中一動,也就明白了這些事情背後的真相。

  如果這樣說的話,其實不隻是比鄰星系,所有被人類觀測到的信息應該都是處于同樣的框架狀态,在概念上是存在的,但是在現實中又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那就注入世界之力看看吧!”劉旭大手一揮,便調動無數自身的世界之力注入了比鄰星系之中。

  而原本虛幻的,僅僅隻有一個框架的比鄰星系,此時此刻就如同一塊幹了幾百年的海綿一樣,瘋狂的吸收着劉旭送過來的世界之力。同時并不用連續自行調動和組合這些世界之力來構成星球,在這些框架的自行引導下,世界之力自動注入各個恒星和星球之中,然後又自動衍化成星球上的一切。

  等待劉旭發現整個比鄰星系已經徹底灌滿水,不再吸收任何世界之力後,一個真實存在的比鄰星系就躍然出現在了劉旭的眼前。

  三顆碩大的恒星互相形成了穩固的三體結構,四顆行星在三顆恒星引力的帶動下進行着穩定的軌道轉動,一切虛幻的東西在這一刻都變成了真實,比鄰星系真的出現在了劉旭的世界之中。

  “這倒是異常的省力呀!”劉旭看着眼前的比鄰星系,心中感歎道。

  之前劉旭為了在太陽系制造一顆新的星球過來,最開始的時候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夠辦到,後來雖然熟練度提高了許多,但往往也需要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夠勉強造出一顆适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出來。

  不過有了比鄰星系這樣的框架之後,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劉旭隻需要充當一個水龍頭,源源不斷的往裡面注入世界之力就可以了,其餘的一切都可以自然而然的按照框架來運轉,最多不過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個完整的星系就這麼誕生了。

  而且消耗的世界之力也不算太多,還不到劉旭目前世界之力的1%,頂多也就是0.5%左右,隻不過之前強行擴大世界壁壘導緻消耗的世界之力實在是太多了,否則劉旭不介意随手再灌輸出十幾個這樣的星系出來。

  “有了新的星系,那自然就應該有這個星系的人口了!”劉旭看着比鄰星系,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此時的太陽系已經相當的不穩定了,根本承受不了99顆星球的存在,所以需要其他的恒星系來幫助太陽系分擔這方面的壓力,而比鄰星系就是最好的目标。

  不過老實說,比鄰星系這種足足擁有三顆恒星的星系,倒也不是太好的目标。大劉最著名的小說《三體》中,三體人所在的星系其實就是比鄰星系,在大劉的描述下,比鄰星系的行星們因為三顆恒星的引力作用,往往會被不同的恒星捕獲,最終出現痕迹元,亂紀元,還有三日淩空三種不同的狀态。

  恒紀元就是長時間内被一顆恒星捕獲,圍繞着一顆恒星公轉,這樣環境就有些類似于太陽系,是較為穩定的狀态。

  亂紀元則是在短時間内會被三顆恒星輪流捕獲,于是就會呈現出星球表面忽冷忽熱,一年之間的極限溫度相差有可能達到上千度左右,文明極難存續。

  三日淩空就是頭上同時出現三顆恒星,那就不用抵抗了,直接投降,等待文明毀滅就好了。

  當然了,這隻是小說中的描述,實際情況下倒也沒有那麼糟糕,劉旭觀察了一下,發現4顆行星其實都是圍繞着不同的恒星穩定旋轉的,想要變幻紀元,最少也要幾千萬年的時間才會變化一次。

  而且三顆恒星的布局,就導緻這個星系内的引力很大,這樣能夠挂靠的行星也會變得非常多,劉旭估摸了一下,隻要掐準好位置,把握好不同恒星間的引力變化,找到一些穩定的軌道,那整個三體星系完全可以穩定安置超過100顆星球,容量是遠遠超過太陽系的。

  畢竟大劉也寫過《流浪地球》,而流浪地球中的人類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地球變成比鄰星系中的一顆行星,隻不過這顆行星的軌道完全由人類自己來決定和挑選,保證是人類最為适宜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