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第2頁)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劉邦不也是從零開始打天下的嗎?

  那是你們對于《楚漢争霸》這本小說理解的還不夠深刻,劉邦并不是真正的從零開始,他其實有一定的家世。這一點從他年輕的時候能夠千裡迢迢的跑去當信陵君的門客就可以看出來,劉邦是有家底的。

  最簡單的例子,劉邦這樣的造自家的家業,但是上到劉邦的老爹老媽,下到劉邦的幾個兄弟和他們的媳婦,就沒有一個是餓死的,這在秦末時期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而朱元璋呢?

  朱家死到最後就剩下一個侄子和一個姐夫了,這是能比得了的!

  ……

  除此之外,就是朱元璋整個人物的複雜性,前期英雄無雙的草根崛起,中期彌合南北的千古一帝,後期殺戮功臣的無情劊子手。這個人物太複雜,複雜程度是所有垃圾作者小說裡面最複雜的一個。

  而比朱元璋更複雜的是整個民初的政治局勢,被朱元璋屠戮的功臣真的無辜嗎?

  太子朱标真的是死于暴疾嗎?

  皇長孫朱雄英真的又是死于天花嗎?

  文官集團真就在整個洪武朝時期乖的像隻鹌鹑一樣嗎?

  和南方足足分隔了500年,比300年的南北朝時期還要多了500年的北方,真就這麼順理成章的重新與南方合一歸于華夏了嗎?

  腦殘都能夠看出來的南北榜案,真的就全員腦殘了嗎?

  這些加在一起,就是《日月為明》位列第二的含金量。講道理,如果《日月為明》也就是缺一個諸葛亮一般的人物,否則就直接超越了三國演義,成為劉旭筆下最傑出的作品了。

  劉伯溫不算,劉伯溫是明朝後期文官集團反攻倒算,為了扼殺淮西集團的功績,從而推出來的一個神化人物。畢竟細數史書上劉伯溫的功勞,除了在鄱陽湖大戰的時候出了幾個主意之外,其他時候劉伯溫幹的其實都是内政工作,和軍事無關,這樣的人是絕對不可能追得上諸葛亮的。

  在寫完了《日月為明》的最後一個字,将整本小說順利完結之後,劉旭就順理成章地面對着下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要繼續寫下去。

  以眼下當前的局勢來說,劉旭絕不應該繼續再把時間浪費在小說上面的。

  因為劉旭的時間非常緊迫,科技世界和許旭的威脅迫在眉睫,劉旭理所當然的應該将所有時間放在突破和強大自身上面,而不是繼續去抓耳撓腮的寫小說。

  其次就是小說對于劉旭現在的提升已經微乎其微了。

  再來到谷安世界之前,小說就是劉旭成長起來毫無疑問的核心,小說的劇情高潮更是讓劉旭屢屢翻盤的關鍵。但就像之前說過的,現在的小說對于劉旭來說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提升了,哪怕想要依靠小說來拉新,那直接去看劉旭以前寫好的作品就行了,沒必要非要繼續寫新書。

  吳承恩,羅貫中都斷更多少年了,會影響他們成為華夏曆史上最傑出的小說家嗎?

  所以有這麼多的經典小說留下來吃老底就行了,劉旭現在真正重要的實力來源其實是同世團,有時間寫小說不如把這些時間投入到同世團的發展壯大之中才是更加靠譜的事情。

  最後就是劉旭本人其實也不太想寫了,因為大明之後就是大清……劉旭實在是不忍心把大清入主中原的過程寫下來,這對于劉旭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折磨。

  所以寫到這裡就恰到好處的停筆就是最佳的選擇,沒有必要繼續寫下去了。

  “可是我很有可能馬上就無了!”劉旭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道“我華夏的封建曆史終究還是在大清結束的,我好歹給讀者們一個完整的華夏吧!”

  “我到底還是一個作者呀,做為一個作者,他基本的美德不就是隻要人不死,不斷更嗎?”劉旭哭笑不得的揉着自己的太陽穴,最後還是提筆寫下了新的書名《清山難續》

  之所以是這樣一個略顯喪氣的書名,是因為劉旭在最後寫這本小說的時候打算破一下自己的慣例。

  畢竟按照之前的例子,劉旭每一本新書寫的都是王朝開創的時候,所以這本新書理應寫努爾哈赤,寫皇太極,寫福臨。

  然而熟悉清朝曆史的人都知道,這三個人都不能算作清朝的開國皇帝。

  因為作為一個開國的皇帝,他不說要完全的一統天下,最少要把南北中的一部分給統一了,然後後續子孫再一統南北,這樣也說得過去。

  可問題是清朝沒有這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