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6頁)

丞相言道他會将今日之君子約定傳于後人,待華夏正朔現世之時,自會遣人來請蠻人赴約。

先祖應下之後,丞相便賜下此令牌于先祖。

自大漢歸于星河之後,蠻人便一直世世代代傳承着該約定,也世世代代等待着。

然千年蒼海變換,蠻人卻始終沒有等到丞相的使者。

沒想到,今日終于讓老朽等到了。

丞相,真的沒有忘了我們這些蠻人,他老人家真的将當年與先祖的約定傳給了後人。”

說到這裡,孟都已經再次泣不成聲。

而嶽飛,則整個人都陷入了呆滞之中。

因為一直視丞相為平時之楷模,關于丞相的記載他可以說全都爛熟于胸。

可是,他也隻知道丞相曾經收複南蠻,卻從來不知道丞相與南蠻之間有過這樣一個約定。

而且這個約定還是如此的離譜,沒有任何信物,隻需要一句話,就可以讓南蠻盡歸調遣?

曆史上,南蠻雖然幾經遷徙,但主要的活動範圍就在南部一帶,他們的人數一直也保持在差不多一十萬到百萬規模。

如此規模的人口,養五萬到十萬兵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有人知道這個約定的話,隻需要一句話,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十萬兵力?

而且,這十萬兵還不是一般的兵,而是世代生活的華夏南部的南蠻族人。

自漢至宋千餘年,為什麼華夏南部一直不能被完全控制?

因為地形以及環境太過複雜,中原的軍隊到了這裡之後,根本就适應不了。

一場戰争下來,經常是因為環境造成的減員比戰鬥造成的減員還要多的多,所以中原的将士壓根就不願意在這些地方作戰。

而且就算是打下來了,複雜的環境也極便于當地人進行遊擊戰以及襲擾戰,使得統治成本極高。

這就是為什麼南部一直不能被中原王朝真正統治的主要原因。

可是,如果中原王朝有了十萬蠻人軍隊的話,那上面所說的一切問題都将不複存在,徹底将華夏南部融入華夏統治将變得易如反掌。

可是,為什麼自大漢以降千餘年,從來沒有中願王朝利用這個約定來招募南蠻人呢?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壓根兒就不知道他們與丞相之間有這麼個約定。

那麼,問題也便來了。

官家,他是怎麼知道這個約定的呢?

而且,官家是什麼時候知道的呢?

想來是最近才知道的吧,如果早就知道的話,不可能現在才派自己前來。

可官家最近并沒有外出,也沒有見過特别的人,他又是從哪裡知道的呢?

而且他不僅知道這個約定,甚至蠻人的祖地,他都知道在哪兒,這實在是太奇怪了。

實在是想不通,嶽飛也隻能是暫時将這個問題放下,看向了眼前的孟都。

見孟都手裡還捧着那個令牌,嶽飛便鄭重的将那金牌給接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