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把這場獻俘儀式搞得空前的隆重。
秦桧甚至上劄子建議讓大理國的小皇帝行牽羊禮。
而他的這個建議,也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當然了,也有一小部分人反對。
剛聽到牽羊禮之時,劉禅并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妥。
畢竟這牽羊禮自周朝便已有之,需要失敗者(一般是指皇帝)自縛上身跪行至勝利者面前請求寬恕,而他的旁邊則有人牽着一隻羊一直陪着。
這個動作的意義是表示失敗者從此會像羊一樣溫順,也代表了失敗者對勝利者的徹底臣服。
但當聽完了細節之後,劉禅才知道了秦桧所說的牽羊禮并非周朝的牽羊禮,而是金國的牽羊禮。
也就是被俘一方的所有人,無論男女,都要脫光衣服,披上羊皮跪行至勝利者一方的面前,跪到了地方之後也不是獻上玉玺或者國書就完事兒。
而是要不停的磕頭,一直磕到勝利者滿意。
如果勝利者一直不滿意,那就直到磕死了為止。
聽完了這整個流程之後,縱然劉禅一直自認為脾氣不錯,也忍不住的怒了。
自古以來失敗者确實不配談論尊嚴,但如此的羞辱對方,勝利者的心思又何嘗不是變态?
如果自己當年出降之時,也被這麼羞辱的話,估計自己當時就得撞柱而死。
“衆卿以朕為蠻夷乎?”
留下這句話之後,劉禅第一次在朝堂上直接拂袖而去,隻留下一群懵逼的大臣。
第二在,劉禅便直接下了聖旨,僅需大理國皇帝一人從九尺之外跪行至禦前,獻上降表,歸還大宋禦賜的大理國王印,同時獻上大理國自己刻的玉玺就行。
至于所有提議和支持金國牽羊禮之人,則全部官降一級,罰俸一年。
這道聖旨一下,所有人都懵了。
這一段時間官家的脾氣突然變得太好,讓他們都忘了官家也是會發怒了。
而這一怒,就落到了他們身上。
對于罰俸,他們倒是不太在乎。
都當官了,誰還靠工資生活啊。
讓他們不能接受的,是官降一級。
這尼瑪好不容易才升上去了,其中很多人還是花了大價錢才升上去的。
這一道聖旨下來,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
而這其中最郁悶的,莫過于秦桧。
當年他排擠走了趙鼎之後,朝中隻剩下他一個宰相。
他也真正實現了權傾朝野,更是深刻明白了什麼叫做高處不勝寒。
怎麼說呢,那感覺......是真特麼爽啊!
可是他還沒爽多久,趙鼎竟然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