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10頁)

在大臣們的視角裡,因為有了官家無底線的寵信,嶽飛早已成為了朝堂勢力不能忽視的一極。

既然他已經成了朝堂勢力中的一極,那大臣們自然就開始以一個士大夫的身份來看他,而不會再把他看成一個單純的武将。

同樣的,自然也會以一個士大夫的标準來要求他。

大宋對于士大夫的要求,尤其是道德上的要求,一直都是很高的。

雖然這個道德的标準一直很迷,但要求确實很高。

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為什麼能從地方官跳過無數台階直接拜相?

最關鍵的原因,就在于養望三十年。

王安石年少成名,尚未有功名之前,他的文章就得到了歐陽修的高度贊揚。

中了進士之後,他有無數次擔任京官,甚至是進入館閣的機會。

隻要他抓住機會,靠近中樞,憑着他自身的才能以及無數大佬的贊賞,一步步慢慢晉升,最終入閣拜相幾乎是順理成章。

但這些機會全都被他果斷的拒絕,踏踏實實在地方擔任了三十年的地方官。

他傻嗎?

當然不傻!

他用三十年的時間給自己塑造了一座能力極強、至純至孝又淡泊名利的道德金身。

連他後來的政敵司馬光,都在給他的信中直白的稱贊他:

“竊見介甫獨負天下大名三十餘年,才高而學富,難進而易退。遠近之士,識與不識,成謂介甫不起則已,起則太平立可緻,生民成被其澤。”

正是因為有了這尊道德金身,他才能在神宗繼位之後,跳過了無數環節,僅擔任不到一年的翰林學士,便直接拜相,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熙甯變法!

所以,在大宋朝,如果一個人有了道德金身,是真的可以一步登天的。

但相對的,如果一個人道德上有瑕疵的話,那也同樣意味着一個人的前途徹底斷絕。

大宋朝無數因為私德有虧被罷免的官員,就是例證。

如果僅僅是屠城這個事情,就算坐實了,嶽飛也不會因為這個事情被治罪。

但是,這個事情一旦坐實,嶽飛就會被他們貼上一個心狠手辣、不恤黎民的标簽。

一旦被貼上了這個标簽,就意味着嶽飛在道德上有了瑕疵。

有了這個瑕疵之後,他們就可以以這個為突破口,再往嶽飛身上貼更多的标簽,最終把嶽飛塑造成一個私德有虧的小人。

在這個過程中,隻要官家有了一絲絲的松動,迎接嶽飛的馬上就是罷官免職,甚至是牢獄之災。

這才是他們這一招的兇險之處,也是主戰派衆人擔憂的真正原因。

此時,他們一個個都把目光看向了站在前面的趙鼎、張浚、韓世忠、劉光世四人。

嶽飛現在不在朝中,他們四個就是大家的主心骨。

可是這四個主心骨,也跟他們同樣手足無措。

四人打了半天的眉眼官司,見還是沒什麼頭緒,韓世忠低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