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前世的時候,相父每次北伐,最終都會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糧草不繼。
所以,他對于這個問題便格外的敏感。
“國庫每年那麼多的歲入,糧草怎麼還會有缺口?
朕的錢呢?
你們告訴朕,朕的錢呢?”
“回官家,是這樣的,去年那一戰我大宋收複了十幾個州,一百多個縣,國庫的開支一下子大了不少。
再加上之後又出兵大理,李朝,糧草的消耗便大了一點兒。
而且,今年還有幾十個縣受災,這各方面的開支便比平時更多了一點兒。
但是,官家真的不用為此憂心,臣會想辦法的。”
“你打算想什麼辦法?”
看了一眼趙鼎之後,張浚拱手說道:
“臣想請官家恩準,加饷。”
“不行!”
一聽張浚的主意,劉禅想也沒想,就斷然拒絕。
當年相父可是教過他,對待百姓,一定要言而有信。
根據國家的不同情況,稅收可以征的高,也可以征得低。
但是,一定要說多少就是多少。
既然朝廷定了稅收的标準,那就一定不能随便的加,要不然,百姓就可能會和朝廷離心。
他雖然不聰明,但這些話可是一直記在心裡,一個字不敢忘的。
一見劉禅拒絕的這麼幹脆,張浚有點兒急了。
“官家體恤百姓,實乃百姓之福。
但是,這一次糧草的缺口并不大,就算加饷也加不了多少,平均下來一戶百姓也不過是幾文錢而已,百姓們完全可以承受的。”
“朕說了不行就是不行,别說是幾文,就是一文也不行。
此事不必再提了,張卿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第154章
賣玉這麼掙錢的嗎?
聽到劉禅問他還有什麼辦法,張浚一下子給難住了。
他倒不是想不出來别的辦法,主要是加饷這個來錢最快的辦法被否了之後,其他的辦法來錢都比較慢,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一見張浚這個樣子,劉禅知道他是指望不上了。
心裡還不由的吐槽了一句,要是嶽愛卿在這裡的話,肯定會有好辦法的。
吐槽完了之後,他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