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秦桧現在生死不明。
萬俟卨上次被弄光了家産之後,整個人都已經一蹶不振。
所以這抱團也就抱了個寂寞,頂多算是一群被放棄的人互相把彼此當成了個救命稻草而已。
就在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已經打算就這麼混完一生算逑的時候,傳來了杜英武入侵吐蕃的消息。
當然了,他們并不在乎吐蕃怎麼樣,他們在乎的是,官家為了不讓嶽飛分心,對他封鎖了消息。
這一下子就讓他們看到了翻身的機會。
于是,他們便找上了張俊。
圍繞在秦桧身邊的,身上有個最鮮明的特征就是主和。
他們為什麼一直主張與金國和談?
因為他們的根基都在南方,如果北伐的話,需要他們出錢出力。
國家尊嚴?
那是什麼東西,又不能吃!
但要是打仗的話,那可是真要出錢的。
這才是他們最初主和的根本原因。
隻不過他們沒想到,後來的形勢發展的那麼快。
有了官家的信任之後,嶽飛在幾年的時間裡面,不斷的開疆拓土。
現在更是直接打到了汴京城下。
可惜,他們的反應太慢了,已經錯過了上車的最佳時機。
尤其是現在,北伐大軍的糧食,主要從安南海運。
而北伐的資金,則主要來自于大理、蒲甘、倭國以及吐蕃的各個礦山。
他們原來之所以能在朝中占據那麼大的話語權,就是因為他們手裡掌握着錢糧二字。
可是,現在他們掌握的資源,已經被平替了至少七成。
現在對于他們來說,已經不是上車的時機好不好的問題了。
而是還能不能上車,都已經成了未知數。
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沒了談條件的資本了。
他們找上張俊,就是希望他能争取到帶兵出征的權利。
若是張俊能帶兵出征,哪怕由他們來出錢出糧,他們也願意賭一把。
雖然對方号稱有百萬大軍,但按他們的常識分析,這一百萬人不可能全部都是一線打仗的兵。
其中肯定包括了大量的後勤人員,真正能戰的兵力,估計也就是四十萬左右。
而且,天竺畢竟是個蠻夷而已,他們的戰鬥力不可能很強。
以張俊的實力,如果能帶個二十萬人出征的話,估計就有八成的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