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後勤的壓力要小的多,後勤壓力小了,花錢自然就少了。
但劉锜相對就會比較辛苦,甚至将士們的犧牲也肯定要大一些。
可要是換成火炮的話,就會簡單的多。
劉锜隻需要在各個主要的關口部署幾門火炮,再加上小股部隊守着,就不用擔心杜英武的部隊會跑出他們的防禦圈。
然後,他就可以慢慢的收縮防禦圈兒,直到最終讓杜英武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這個方案對于軍隊的調動要少的多,指揮的壓力更小,包括将士們的傷亡肯定也會小的多。
但是,對于後勤将會是天大的考驗。
同樣的,對于朝廷的國庫也是一大考驗。
說白了,雙方這一次争論的重點,其實并不在于給不給劉锜送火炮。
而是在于,随着火炮的出現,大宋的作戰方式要不要進行全面的轉變。
以及,如何轉變。
以前的後勤,其實主要是往前線運糧糧食,以及刀箭之類的物資。
這些物資的特點就是簡單,隻要有把子力氣就能幹。
但火炮的運輸,跟這些東西完全不一樣。
炮身這東西實在是太特麼重了,如果要全面轉變作戰方式的話,現在這種東西在京城造好,然後再運往戰場的方式,根本就滿足不了要求。
如果想要實現火炮的快速運輸,隻有一個辦法,在全國選擇合适的地點,建造火炮作坊。
除了火炮作坊之外,包括火藥的制造和運輸,也同樣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尤其是火藥的運輸,絕對是一個高技術性的工種。
普通的民夫,根本就承擔不了火藥的運輸任務。
但想要建成這些火炮作坊和火藥作坊,除了需投入天量的錢财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可是從火炮目前在戰場上的表現來看,他的主要作用,還是在于打亂敵人的陣型。
張浚的看法,是認為僅僅為了這一點兒作用,就投入天量的錢财,有點兒不劃算。
還不如再觀察觀察,等火炮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之後,再考慮全面發展的問題。
反正眼前京城這個火炮作坊,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北伐的需要。
但嶽飛的觀點跟他正好相反,嶽飛認為從目前打的這些仗,已經足以看出來火炮的價值。
隻有在全國各地建立更多的火炮作坊,才能滿足以後戰争的需要。
而且,有了更多的火炮作坊之後,才更容易集思廣益,從而推動火炮的快速疊代。
劉禅......劉禅表示嶽飛的意見,就是朕的意見。
反正朕内庫的鑰匙早就已經給他配好了,他想幹啥就幹啥。
趙鼎......最讓張浚郁悶的就是趙鼎了。
平時花你幾個錢,跟要你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