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前的話,他們肯定會賣掉。
但現在可就不一定了。
自從蘇大學士去了一趟黃州和杭州之後,大宋便多了一道叫做東坡肉的美食。
從那之後,豬肉便算是徹底進入了大宋百姓的食譜。
尤其是近些年,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少,肉吃的也是越來越多。
因此,家裡有了餘糧之後,很多人都會養幾頭豬。
這些士卒們家裡的糧食有了剩餘之後,他們肯定也會養豬。
到時候就會産生商稅。
而且,這還隻是最簡單的算法。
分給士卒們的地,大部分是連在一起的。
以趙鼎的推測,他們更有可能的作法,是兩家或者幾家兒聯合,一部分土地拿出來種糧食。
而剩下的部分,則是為了開一些小型的工坊,以補貼家用。
這同樣繞不開商稅。
當然了,開始階段,就算是有商稅,估計也沒多少錢。
跟水利設施的巨大投入相比,完全就是九牛一毛。
但是,高軟軟剛才的話,其實是在強調另一個點。
如果朝廷不想在這上面投入的話,那以後這些土地就跟你們沒關系了。
這哪兒行呢?
這麼多的土地,鬼知道以後會不會搞出來什麼新花樣兒。
萬一,這些地以後就值錢了呢?
所以,不行,朝廷必須要有話語權。
要不,朝廷出一半兒,官家出一半兒?
但高軟軟壓根兒不跟他談判,要麼朝廷全出,收益全歸朝廷。
要麼,你們一分都不用出了。
最終無奈之下,趙鼎隻能選擇了全出這一部分費用。
他的想法,是先應下來。
反正朝廷沒錢了,還可以從官家那裡薅羊毛。
可是,他最近已經連續兩次薅羊毛失敗了。
倒不是說沒要出來錢,而是要到的全是實數。
以前他需要一百貫,最少能要出來五百貫。
剩下的錢,就存那兒慢慢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