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也别想置身事外,也要随時盯着項目的進度。
朕早已經準備好了兩個爵位,等着你們來拿。”
.......
一年半以後!
紹興十九年三月十七,晨!
太陽剛剛爬上枝頭,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便離開了汴京城。
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劉禅那輛四輪馬車。
馬車上面,坐着劉禅和嶽飛倆人,還有在一邊服侍的劉童博。
在他的車子後面,是太後、皇後以及後宮嫔妃的車駕。
再之後,則是大臣們的車輛。
車隊離了汴京城之後,便來到了城郊剛剛建好的一座超級巨大的車站。
原來,早在半年之前,沈行知就已經找到了改進蒸氣器的辦法。
華夏曆史上,玩風箱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
從最初的人力,再到畜力,一直到後來的水力,各種類型的風箱早就被華夏先民們玩出了花兒。
以前隻不過是沒有想到過蒸氣而已,但劉禅提供的圖紙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之後,最大的難點其實已經沒了。
有朝廷和高軟軟的無限錢财支持,一年的時間裡,沈行知帶着工匠們搞了幾十台原型機。
不斷拆解的過程中,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蒸氣器在推動一次活塞之後,必須等待冷卻之後,才能再次運行的辦法。
而這個辦法同樣簡單,無非是多加幾個水箱,讓熱水和涼水循環起來。
而讓水循環起來的辦法,他們同樣無比熟悉,甚至日常都在使用,比如壓水井。
當然了,加上去的這一套水箱,還有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冷凝器。
解決了活塞的往複運動之後,整個蒸氣器的效率,直接提高了五倍不止。
因為這個成就,沈行知成了大宋最年輕的侯爺,機武侯!
而陸遊則因為火炮和蒸汽器的兩項成就,成了大宋最年輕的公爵。
劉禅取襄助武備之意,封他為武襄公!
對于倆人的封賞,朝中的大臣們牙都快酸掉了。
但壓根兒沒人搭理他們,試車成功的當天,高軟軟和趙鼎倆人就各下了五百台的訂單,用在他們的礦山上抽水。
但他倆還不是最大的客戶。
最大的客戶,是陸遊。
或者說,是軍器監。
為了早日完成高軟軟和趙鼎的訂單,劉禅大手一揮,軍器監馬上擴建。
但陸遊壓根兒沒打算像以前一樣,把軍器監建在有水流的地方利用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