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關于學校裡學子的身份。”
“學子的身份?
娘娘是說學校裡有很多官員之子嗎?
他們可有在學校裡仗勢欺人?”
聽到這裡,高軟軟搖了搖頭。
“這所學校打着陛下的名頭,并沒有人敢在學校裡鬧事。
而且他們學習也算勤勉,所學的技術掌握也算精湛。”
聽到這裡,兩人頓時放下了心。
但放心了之後,倆人馬上又想起了高軟軟剛才欲言又止的表情。
“那讓娘娘擔心的,到底是何事?”
“學校裡的學員,除了有大量的官員之子之外,本宮還發現他們的地域分布不太正常。”
“哦?
何處不正常?”
“現在各個分院加起來,學子一共有七萬餘人。
但這些學子之中,僅江南兩路、浙江兩路和淮南兩路的學生,便差不多占了八成。
除此之外,京城附近的學子,也占了差不多一成。
全國剩下的那麼多地方,才占了差不多一成。
兩位大人也都知道,朝廷曾經南遷那麼長時間。
這三個地方因緣際會成為富戶聚焦之地和人才聚焦之地。
但現在元帥已經收回故土這麼多年,朝廷也早已經遷回了故都。
可是,天下才子竟然還集中在那個地方......”
說到這裡,高軟軟便未再說下去。
但趙鼎和嶽飛倆人,卻已經知道了他要說什麼。
這種情況,他們并非不知道。
朝廷遷回汴京之後的幾次科舉,每次中舉也依然都是南多北少。
但因為朝廷一直處于缺人的狀态,他們并未太過重視這個問題。
在他們看來,朝廷畢竟遷回的時間還不長,北方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恢複。
這種恢複,不僅僅是指民生的恢複,也包括文脈的恢複。
甚至,文脈的恢複,比民生的恢複需要更長的時間。
眼下這種情況,應該來說是正常的。
可是,這一次科舉的改革,似乎将這個問題給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