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10頁)

無論兩浙也好,京城也好,咱們絕對不能讓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壟斷了朝廷。

所以,本帥還是認為把指标分到各州是個較好的辦法。

當然了,本帥也并不打算直接平均分配。”

“那元帥打算怎麼分?”

“根據各州的學子數量進行分配。

學子數量多的,多分一些。

學子數量少的,就少分一些。

但是,這個名額的分配也不能固定。

最多兩次科舉之後,便要重新分配。

趙相以為如何?”

第890章

他竟然真的隻想和本公主鬥蛐蛐?

聽到嶽飛的問話之後,趙鼎罕見的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事實上,這樣的讨論,在大宋的曆史上并非是第一次了。

早在仁宗時期,司馬光與歐陽修之間就産生過按地區分配名額與按才能錄取的分歧。

雙方及其支持者圍繞這兩種取才方法爆發了激烈的争論,朝堂都差點兒因此一分為二,也沒分出來個高低。

最終,仁宗皇帝采取了和稀泥的辦法,兩種方法并行。

但實際上,執行起來還是采取了全國統考統一錄取。

沒辦法,随着經濟重心的南移,大量南方士子進入朝堂之後,話語權越來越重。

就算是皇帝,也無法改變他們的立場。

到了熙甯變法之時,這個問題再次被擺上了台面。

強人王安石推出了“三舍法”,想要解決地域公平的問題。

但最終仍然逃不過人亡政息的下場。

如今嶽飛再次提出了按地區來錄用人才的辦法,甚至他比司馬光和王安石更加的激進。

他的想法,是要直接把這項制度給固定下來。

對于這個想法,趙鼎是真的沒信心能推行的下去。

畢竟,這中間的利益太大了。

如果傷害的隻是富裕地區學子一時的利益,趙鼎還能有點兒信心。

但真這樣實施了之後,那可就徹底斷了他們壟斷朝堂的念想。

他們會妥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