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
劉禅這話說出來之後,剛才還站出來支持秦桧的那些大臣們,頓時冷汗都下來了。
因為大宋跟兩晉一樣,也明确地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理念。
孝道,在大宋官員的評價體系之中,那是占着相當重要的一極。
而且,在華夏的倫理概念之中,孝從來就不止是指具體的父母本人,而是一個綜合性的禮教概念。
因此,發迹之後,便與家中的窮親戚斷絕往來,嚴格算起來,也算是不孝的一種。
畢竟,你怎麼敢斷定,你那些窮親戚之中,就沒有你的長輩。
甚至,你父母的長輩呢?
一想到這個,那些大臣們頓時便一個個吓得抖如篩糠。
這特麼要是被打入不孝的行列裡面,這官豈不是當到頭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因為别的事被罷官,多少都還有起複的機會。
但是,因為不孝被罷官,那可真的是終身死刑了。
甚至,連自己的後代都可能被連累。
想到這裡,馬上就有人站了出來。
“官家,按理說秦副相說的話有道理,
草原上的蠻夷部落分分合合已是常态,咱們大宋完全沒有道理替他們兜底。
但是,這話又回說來了。
教化四夷本就是官家您的責任。
如果能過劉見這個事兒,能讓那些蠻夷感受到我們的大宋的仁義,接受官家您的教化,那可實在是功德無量啊。
再說了,劉見他不是一般的蠻夷,他是流落到草原上的大漢宗親後裔。
所以,臣以為劉件這個事兒,無論是出于教化四夷的目的,還是出于接回流落在外的大漢宗親這個目的,咱們應該幫。”
有了第一個人打頭之後,其他人瞬間也來了靈感。
于是,這些大臣便各自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劉見這個事兒必須要管。
劉禅大概數了數,就這麼一會兒的時間,他們竟然找出了十七八個不同的角度來論證這件事。
論證到最後,大家的意見已經變成了不幫就是他劉禅的失職,是大宋不仁義。
當然了,反對幫忙的秦桧,那簡直就是豬狗不如。
眼看着剛剛還和自己站在一起的盟友,竟然當着自己的面兒,向自己瘋狂地插刀,秦桧氣得胸口一甜,一口老血差點兒吐出來。
但是,他還是強行的把這口老血給壓了下去。
不行,本相現在還不能倒。
如果本相倒了,劉見真被大宋給接納了,大宋必然順勢進入草原。
到了那時候,金兀術,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