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榜單公布,前幾名的答卷也慢慢流傳了出來。
通過對這些答卷的分析,再對比自己的答卷,他們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
凡是名次靠前的答卷,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幾乎都是在朝廷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選擇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延伸。
延伸的越合理,可行性越高,各次就越靠前。
想做到這一點,除了基本功要紮實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朝廷的政策相當的了解。
他們犯難的地方,就在這裡。
正常來說,想要了解朝廷的政策,有兩個渠道。
一是在學習之餘,多收集多觀察多分析。
但這種方法,一般隻能收集到施行于自己本地的政策。
如果想要收集其他地方,尤其是邊境地區的政策,則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
甚至,還有金錢。
但就算這三樣全都具備,收集的東西也不一定齊全。
除了這個途徑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途徑,便是謄抄朝廷的邸報。
按理說,大宋朝的學子們,在這一方面要比其他年代的學子幸福的多。
因為大宋朝原則上,是允許學子們謄抄非機密的邸報的。
但允許歸允許,到了執行層面,就又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
畢竟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也不隻是一時一地的特例。
所以,也不知道是誰突然間冒出來的想法。
要是朝廷能把各地的政策彙編成冊公開發行,方便學子們随時查閱,那該省多少事啊。
甚至,就算要我們出點兒錢購買,我們也願意啊。
第974章
趙鼎:就不能讓本相清靜清靜嘛!
如果朝廷能把各類政策江編成冊公開發行的話,掏錢買我們也是願意的。
本來這隻是個别考生,突然冒出來的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但也不知道是中了什麼邪,短短幾天之内,這想法竟然成了所有落榜生的共識。
又過了幾天之後,這想法就再次進化成了如果看不到這個彙編的話,那下次的科舉肯定還是沒戲。
這一下子,所有的落榜生全都如坐針氈了。
可是,朝廷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啊。
難道,我們這輩子注定與中舉無緣了嗎?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