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楊萬裡這篇策論傳出來之後,大部分人對于他的榜眼之位其實是服氣的。
因為他策論之中展現的格局之寬廣、氣勢之磅礴、論證之嚴謹、措詞之精準,看到的人無不歎服。
總得來說,就人家展現出來的這個水平,哪怕寫的是母豬的産後護理,中舉也是闆上釘釘的事。
但是,基于他在策論之中展現出來的觀點,士林之中對他的評價卻迅速呈現三極分化之勢。
第一種人認為,能想出來化水利設施為國防堡壘的楊萬裡,簡直就是大宋版程昱。
這種論調出來之後,迅速就遭到了大量的反對。
反對的人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絕對是楊萬裡的親戚。
憑他在策論之中提出來的觀點,說他是大宋版程昱,根本就是在給他洗白。
這特麼就是活脫脫的大宋版賈诩。
這種觀點出來之後,立刻就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對。
他們一緻認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一定跟楊萬裡有一腿。
跟他比起來,程昱和賈诩明明就是三國兩大善人。
而他楊萬裡,絕對配得上史上第一毒士。
這個名号傳出來之後,楊萬裡這個名字迅速傳遍士林。
甚至,狀元郎張孝祥的風頭,都差點兒被他給蓋過了。
隻不過,衆人在仰慕他的同時,卻也下意識的會想着離他遠一點兒。
這倒也不能怪他們。
實在是......怕啊。
但是,随着科舉結束,楊萬裡進了翰林院之後,并沒有再有過什麼出格的言論,也沒有過什麼出格的行為。
因此,衆人開始慢慢淡忘了他史上第一毒士的外号。
至于他在策論中提到的觀點,更是再也沒人談起了。
因為這想法實在是太過于離譜了。
如果這個想法真的付諸實施的話,從此之後,天竺将毫無争議的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就算華夏有一天虛弱到任人宰割的一部分,天竺也别想再脫離華夏。
畢竟,華夏就算再怎麼虛弱,也不至于弱到連炸掉一個水壩的力量都沒有。
但是,修這個水壩的代價畢竟還是太大了些。
就算以大宋現在的财力,也不是一年兩年能修好的。
更重要的是,以大宋現在的強盛程度和發展趨勢,根本就看不到虛弱或者是天竺背叛的那一天。
不會真的有人願意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去幹一件弊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吧?
不會吧?
包括秦桧,也從來這個想法有任何實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