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奶奶略微回憶了一下,但也沒能回憶起太多的内容。
蘇小甜顯然沒想到,還有這樣一段故事,這麼說來,奶奶不是本地人,曾外祖是會廚藝的。
這也就難怪奶奶的廚藝這樣好。
“奶奶,曾外祖就沒給您留下菜譜什麼的?”蘇小甜忍不住又好奇了。
如果是家傳的廚藝,不是應該有菜譜這樣不傳之秘嗎?
蘇奶奶嗔怪的笑道:“你這孩子,想啥呢?哪有這種東西?我還記得我小時候,我爹說過,天下菜譜不拘泥于形勢,如何搭配,如何激發食材原本的味道,要靠做菜的人用心體會。”
蘇小甜點頭:“曾外祖說的是,做菜這種事,就算同一個菜譜,兩個人做出的菜味道也不一樣!”
“這些年,家裡吃都吃不飽,我也就沒想着做啥好飯菜了。好在近兩年日子好了,要不我這廚藝可是真荒廢了!”
梁秀在一旁聽着。
她深深陷入自卑之中。
婆婆能幹,閨女聰明,她夾在中間感覺一無是處啊!
算了,就像閨女說的,勤能補拙,她不聰明,但按照婆婆教的認真學總沒問題。
梁秀在廚藝上沒有什麼天賦,好在她是個能吃苦耐勞的,學習精神十足。
跟着蘇奶奶,這些日子也學了好幾道十分能拿得出手的菜。
蘇奶奶做的菜,蘇小甜也不知道是什麼菜系的,反正味道不錯,這就夠了。
轉眼之間,就到了蘇家壹鳴軒開張的日子。
最開始籌備開餐廳的時候,計劃與學生開學的時間定在一起。
但後來,私下找了大師算了一下,大師說,要不就定在開學前三天,這個日子大吉,否則就定在開學七日之後,這個日子也不錯。
最終,因為一切順利,很多準備工作都提前完成了,家裡的人商量了一下,遂将開業時間定在了這一日。
對于老大、老二和大兒媳婦、二兒媳婦沒有來京城一起參與到家裡開餐廳的這件大事中,蘇奶奶是有遺憾的。
好在,兩家的孩子都在,這讓蘇奶奶的心裡舒服了一些。
蘇奶奶偏寵蘇小甜,但那隻是在小事情上的偏寵,在大事上,蘇奶奶一貫是個能拎得清的老太太,不會做那種一碗水端不平的事。
也因為蘇奶奶一貫以來的這種作風,才會讓蘇家這麼多年都保持團結友愛。
第204章
這時候的飯館普遍用“大衆飯館”“群衆飯館”“向陽飯館”這樣的名字。
尋常的飯館名字十分接地氣,如果是西餐廳,則名字用的洋氣到讓人看不明白,洋與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忽然之間開業了一個名字大不相同,頗有些古風古韻的餐廳,一時之間,吸引了不少人。
有老人開始懷念,幾十年前,京城的飯館酒樓名字如何如何之類的話。
也有年輕一代的人覺得,壹鳴軒這個名字有意境,比起那些大衆向陽之類的要好聽得多。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這樣的名字不好,有懷念封建遺留的嫌疑。
總之,壹鳴軒的開業,在京城裡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