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花倒是能理解蘇奶奶的心思,笑着說:“娘,人活着都是要往上走,咱們家現在走得遠了,這裡說不定也就是個念想了。”
“這個道理我也懂,隻是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到底有些舍不得!”
“奶,有人的地方才是家,我們一家子人都在外面。”
“娘,您看看您,大好的日子,咋就想到這些不好的事?”梁秀忙就緩和氣氛:“咱們忙完這些,還有好些事呢。”
“你說的是,是我想的多了。老三媳婦啊,你說咱們能待多少桌的客人?買上五十斤豬肉夠不夠?”
“娘,咱們家這一次是雙喜臨門,可要大半才行,五十斤肉怕是不夠,最少也要八十斤。”齊良英心裡默默算計了一下說道。
“要這麼多啊?”蘇奶奶先是覺得多,但轉念又想到,一家子人浩浩蕩蕩地來一趟,光是車費就花了很多了。
這點兒肉也就不算啥了。
“娘,咱們家這喜事,來的人肯定多啊,我估計怎麼也要二十桌人往上了。”
梁秀還沒算過這個事兒,聽齊良英這麼說,覺得也有道理。
“可不是,到時候村子裡的人大部分都要來,來了還要拖家帶口的!另外親戚朋友們也不能少了。”
聽着兩個兒媳婦這麼說,蘇奶奶點點頭,看起來心裡都有成算,她也能放心了。
“娘,我覺得,除了豬肉,咱們還得買點兒雞肉。也不知道這兩天有人捕魚沒有,要是再加上一道魚,那就體體面面了!”
齊良英到底也不像以前摳摳索索的,而是很快就将一桌子菜譜都給念叨出來了。
“哎呀,這樣的席面,我還沒見過!”李柱子媳婦感歎說道。
這兩年好些了,一桌席面能有兩個肉菜就不錯了。再往前她小時候那些年,那席面更加寒酸。
“行,咱們打聽打聽,讓柱子幫忙。”蘇奶奶順着齊良英的意思,打算體體面面準備酒席:“再給咱弄點兒酒,到時候讓大家夥兒盡興地喝!”
“娘,您說到時候小孩子是一人一個位置,還是跟着大人坐就行?”王香花問。
按照村子裡人辦酒席的規矩,大人坐席,小孩子要在旁邊站着吃,不給單獨的位置。
其實,這也就是因為準備的酒菜有限,不敢單獨給小孩子準備座位罷了。
“一人一個位置吧,咱家現在也不缺這點吃喝的錢,不要摳摳索索的,讓人看着小氣!”蘇奶奶主張。
三個兒媳婦都同意。
李柱子媳婦笑着說:“嬸兒,村子裡孩子可不少呢。”
“不怕!讓孩子們也體體面面地坐着吃席!”蘇奶奶笑着說:“柱子媳婦啊,讓柱子明天去縣城裡,把你爹也接過來。”
李柱子兩口子對蘇家人是真的好,和親生的孩子都快沒啥差别了,蘇奶奶便也要給李柱子媳婦臉面,專門說起這個事兒。
“我爹就不接了吧!”李柱子媳婦遲疑了一下說。
她爹雖然跟着她和李柱子生活,但到底不是南嶺村的人。
要是真的來吃席了,說不定有人會笑話。
“這有啥的,我們兩家啥關系!”王香花笑着說:“你盡管去接,沒别人說嘴的。”
李柱子媳婦知道,蘇家人都是真心真意的,也就答應下來。
“咱們村子裡就有養殖場,雞蛋和雞肉應該能買到,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合适的豬,要是有,咱索性也買上一頭。”蘇奶奶想起村子裡的養殖場,便順嘴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