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覺得,這是為自己之前所作所為的彌補!
蘇小甜是個很真誠的人,而齊曉芳是個直杠子一樣的人。
這兩個人,如果不是最開始有不痛快,說不定就會是好朋友。
隻能說,造化弄人,讓齊曉芳看見到了尹如雲,才會和蘇小甜之間有了隔閡。
蘇小甜盯着齊曉芳,不得不贊歎一聲,這姑娘的針線活做得是真的很不錯。
“曉芳,你的針線活做得正好,和縫紉機縫出來的都差不多了。”
錢小北感慨,她也是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做針線,可是十幾年下來,總是差強人意了一點。
如果沒有對比,勉強能看,但現在有一個齊曉芳在,她就覺得,自己那點兒手藝簡直見不得人了。
蘇小甜也點點頭:“這手藝真是不錯,比我媽和我奶奶做得還要細膩一些。”
蘇小甜說這話的時候,下意識地想到,桃花姑姑那裡好像需要找人專門做一些細膩的活計,據說已經面試了好幾個,都不盡如人意。
也不知道齊曉芳有沒有這樣的想法,想不想賺點兒錢。
雖然齊曉芳這兩天沒說什麼,但蘇小甜也能看出來,齊曉芳家裡的條件肯定不好。
凡是家裡的條件能過得去的,就沒有人會選擇每天隻選分量最大價格最便宜的菜。
如果靠着幫桃花姑姑做點兒活計能賺一些生活費,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可這話,蘇小甜并沒有貿貿然地說出來。
一則是她與齊曉芳兩個人的關系算不上好,彼此之間并不是很了解。
二則就是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普遍都很驕傲,如果貿然說出來,傷了齊曉芳的自尊,反而不好。
有很多時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覺得對别人好的,未必就是真的對别人好。
齊曉芳倒是個很坦然的,對室友的誇贊,她隻是淺笑着。
“我們家裡條件不好,我吃得又多,就比村子裡其他人家裡條件更差了一點。再加上我家裡就我一個女孩子,針線活我不幹誰幹?”
說白了,這手藝就是練出來的。
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做一些縫縫補補的事,十來歲的時候,隻要裁剪好的衣裳,她自己就能縫制了。
再長大一些,家裡的針線活都是她的。
如果還有空閑時間,還得幫着周圍的鄰居和知青們做點兒針線活,換兩個土豆子或者半碗面粉之類的,貼補一下家裡。
一直到家裡的哥哥們娶了嫂子,這種情況才算好轉了一些。
蘇小甜并沒有想過,齊曉芳竟然會坦然地說出家裡條件不好,才會做針線活這樣的話。
但她覺得,勤學苦練是一回事,很多時候,天賦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是上不得台面的罷了,現在的城裡人,都買衣服穿,誰還做衣服啊!”
尹如雲卻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陰陽怪氣地說道。
做針線活這種下裡巴人才會做的事,一個大學生去做,很值得炫耀嗎?
果然,她這話說出來之後,齊曉芳的面上一閃而過的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