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都要打兩次電話過去問候一下二老身體可好。
蘇家人也會給李柱子打電話,或者是說一下現在做什麼能賺錢,或者是關心一下李家孩子的身體。
總之,兩家勝似一家的感覺。
李柱子帶着這樣的消息回到南嶺村,先給村長蘇長久說了。
蘇長久拿着旱煙鍋子,半晌也沒說出個啥。
按照村子裡的習俗,要是誰家生了娃,都要去看看,送點兒賀禮的。
蘇家添了第四代人,也該送禮。
可是,京城太遠了,勞師動衆得走一回,有些承擔不起。
很快,南嶺村的人都知道蘇首溫有兒子了,大家夥兒笑着說什麼的都有。
但都是吉祥話,有說當初小會計都有兒子了的,也有說,這小子好福氣,直接生了兒子,有後人了。
更有說,小家夥兒會投胎,投到蘇家享福之類話的。
總之,所有人對着蘇子樂小朋友的出生都是抱着善意。
現在的南嶺村衆人的日子過得都很不錯,自從包産到戶之後,大家的日子就過起來了。
除了村子裡最懶惰的幾家條件稍微差一點之外,其他人比起前幾年的日子,過得不知道好了多少。
加上今年過年的時候,蘇家小四回來給他們指了一條路。
讓他們利用農閑的時候做一些手工藝品,雖然賺不到大錢,但能賺小錢。
其實,附近村子裡也不是沒有人想過試試這條路。
可是,手工藝品做出來了,卻沒有銷路,最後都砸在了自己手裡。
南嶺村不一樣,隻要是做合格的産品,蘇小四都負責收購了,給的價格還不低。
确實就像是蘇小四說的,雖然賺不了太多錢,但在家裡就能搞的副業,不虧。
大家夥兒利用吃罷晚飯的時間,中午休息的時間,下雨天不能去地裡幹活的時間做些手工活,也不費啥時間和精力。
村子裡的人做了不少,蘇小四真的按照當初的約定,讓李柱子過來全部收購。
村子裡好幾戶吃苦耐勞的人家,這段時間下來賺了百十塊錢。
這樣的收入算下來可比一年種莊稼的收入還要好,看得周圍的人都眼紅了。
就算是家裡人口少,會做手工的人少,這樣的人家也賺了幾十塊錢。
比得上一個工人在城裡一個月的工資了。
他們都很高興,從心裡真正地感謝蘇家人。
之前蘇家的人去京城了,也有消息說,蘇家現在日子過得好,村子裡的人其實不是沒有嫉妒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蘇家人自己日子好過了,也沒忘記拉拔一下鄉親們。
這就是記着在一個村子裡生活的情分呢。
人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