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第10頁)

蘇小甜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她确實不知道自家奶奶是不是有家傳絕學,但應該是沒有的。

畢竟,和其他大廚比起來,自家奶奶那就是野路子。

“就是我們當地尋常的農家菜,然後結合了其他一些菜系的特色。”

蘇小甜想了半天之後,終于找到了準确的措辭。

蘇奶奶現在用的一大部分菜譜,其實就是她提供的其他菜系的菜譜。

隻不過,經過蘇奶奶的研究和實驗之後,将味道提到了極緻。

崔桐藍笑着說:“确實,壹鳴閣的菜譜并不是單純某一個菜系的菜,反而有種集百家之長的感覺,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這些口味都有,但又不完全類似。”

崔桐藍覺得,蘇奶奶的菜可以自成一派了。

蘇小甜沒想到,崔桐藍竟然對菜系如此有研究,如果不是從事這一行,那就隻有一種可能,這些菜系,她都曾經吃過。

雖然崔桐藍一直都沒有說她的身份,但她給了蘇小甜的地址,那樣的地段住的人,蘇小甜多少也能猜到一些,非富即貴就對了。

反正他們老蘇家雖然已經到京城拼搏好幾年了,那種地方,也不是他們能融進去的。

她猜測,崔桐藍的婆家在京城應該也算是有些地位的世家大族。

京城裡藏龍卧虎,其實最不缺的就是這一類人了。

這些家族,能在那十年時間裡低調存身,也能在政策放開之後,不帶耽誤地發展起來,屹立于不敗之地,值得許多人學習。

蘇小甜猜測得不錯,崔桐藍的婆家顧家,在京城算是小有實力。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顧家不光有實力,還有眼光。

十幾年前,他們就敏銳地察覺到了問題,早早着手,将家裡的孩子各自分散放到了鄉下。

雖然暫時苦一點,但能盡量低調給家族換來平安,也就值得了。

崔桐藍的丈夫就是當初被送到西北的。

崔桐藍的娘家崔家,在當地也是小有實力的家族。

二人家世相當,很有共同話題,後來便結為夫妻。

這也是丈夫返京的時候,崔桐藍能跟着一同回去的原因。

畢竟,按照政策,崔桐藍是不可能與丈夫一同回去的。

很多在鄉下結婚的知青為了回城,都選擇了離婚。

而崔桐藍,因為自家底蘊夠,也因為丈夫與她确實相濡以沫,成為幸運的女人。

“桐藍姐姐,我周末的時候都在壹鳴閣,你可以過來找我。”

對方的家世不俗,蘇小甜沒打算去找她。

但她是真的喜歡崔桐藍,所以讓崔桐藍過來找自己是最好的方式。

崔桐藍的身上,帶着西北人的豪爽大氣不扭捏,十分與蘇小甜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