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炎子頓時來了精神,盤腿坐在床榻上,笑道:
“你竟還主動找人考教?那些小弟子可都怕的很。”
李平安認真點頭,端坐在了微炎子面前。
“多謝執事。”
“那好,我且問你!”
微炎子清清嗓子,想着門内初級心法的口訣,緩聲道:
“何為玄?”
‘基礎考題。’
李平安笑道:
“玄為天地之始,亦為自然之祖,玄于混沌曰法,于天地曰則,于鴻蒙曰盤古,于現世曰大道,我輩煉氣士,皆在追尋玄妙之門。
“門派口訣之中有詳盡介紹——玄之所在,其妙無窮,玄之所去,器敝神逝。
“弟子觀此口訣,有半數篇幅并非介紹修行,而是介紹煉氣士該如何體會玄之所在。
“修道并非單純納天地之物為己用,同樣需煉氣士秉正德行,言行歸一,遵循自然,達到與自然合而為一的境界,才可駕馭自身之神、精、氣、魂、靈、身。”
“答得不錯,我可要真考你了!”
微炎子眼底漸生光亮,瞧着李平安,輕聲問:
“夭壽之事,不在于天地。何解?”
‘加強考題。’
李平安答:
“萬物感氣,并亦自然,與彼天地,各為一物。
“天地之大,萬物之小,萬物被天地囊括,故常有萬物為天地所生之理,可這天地何嘗不是萬物?
“故,我之壽元福運,皆由自身與萬物交感,由自身與道玄共鳴而定,與天地無關。
“然天地為你我寄身之所,如何與天地和睦相處,抵達真正的天地身魂歸一之境,也是修道路上需不斷思考之事。”
微炎子身形後仰,凝視着李平安,問:“何為天地德?”
李平安眨了下眼。
‘這題超綱了。’
不過,他在那些微炎子送來的書籍中看到過隻言片語,于是慎思而答: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
“天地、乾坤、陰陽、動靜,同為一理。
“天地之德在于無私無為,不因私而動、不因情而行,我輩煉氣士所追尋的便是這般境界,假身于道,寄挂于天地,故稱清靜無為。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若執意追求天地之德而忘記身為人的人德人宗,不過為天地之同化,與禽獸蟲草何異?
“是故,天地德非我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