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在此地圍觀的諸位道友也已是好奇,道友該如何解這‘空’字。”
“好!”
獨孤梅閉上雙眼,深吸了口氣。
他自是明白,眼前這個不過煉虛境的萬雲門弟子,一直在用言語話術來幹擾他。
那就堂堂正正,讓此人輸得心服口服!
獨孤梅閉目凝神,身周泛起淡淡光亮,眉頭漸漸舒展,似是要在此地升仙離去。
這‘梅佑兌項’的其他三人,已是露出淡淡微笑……若是其他論題,獨孤梅的領悟可能隻是天地橋巅峰,但這個‘空’字,他們三人加起來都論不過獨孤梅。
一縷道韻如海邊微風般緩緩散開,這觀海門來的論道高手(仙人之下),已緩緩開口,嗓音空靈虛幻。
且聽此人朗聲說道:
“空之一道,東洲善解者不多,餘昔日有幸得見數篇經文,乃西洲煉氣士傳來,出自西方教主尊位。
“其中有言,空之境,自淺入深,當有四重。
“第一重境界,空則無,為無有之解。隻有你茶杯中的茶水空了,才能裝下新的茶水,你茶水滿了将其喝掉,又變得空空如也,此乃有即是空,空即是有。
“第二重境界,空則見,你我皆是修者,修心容納天地大道,紅塵俗子為自身之欲所蒙蔽,如何能見道、如何能明心?隻有放空紅塵欲念,放空自身精神,方可見道之存。”
這般話語一落,各處的散修已是有人開口叫好。
更是有散修端着玉符奮筆疾書,目中滿是喜色。
但獨孤梅的嗓音并未停下,他站起身來,背負雙手,輕吟緩道:
“第三重境界,空為性、為慧,道心有空,才可無所不容,道心秉空,無所不淨,是故,空性是為萬性,隻有放下心中牽挂,放下心中煩擾,不以欲、色占據心神,方可容納天地至理,抵達道之彼岸。
“第四重境界,倒是我也悟不透的,經文有言——空為假。
“天地萬物,皆在你我眼中,你我方可知其所存,若你我閉目不見,對你我而言,其存與不存可有差異否?與我而言,非存也,故你我于旁人、于天地、于萬性,均為空。
“萬物之緣法,與我所結者皆為我所結,若我為空,則緣法為空,緣生緣滅、幻夢幻真,劫禍災難又如何傷我?
“秉持空之道,自可道心無虞,踏仙路而求自身逍遙。
“隻有真正明悟了空之境,才可使得自身超脫形之拘束,放彗性于天地之外,問長生于天地之間!”
“好!”
四處響起陣陣叫好之聲。
獨孤梅嘴角含笑,低頭注視正皺眉思索的李平安。
李平安着實思索了好一陣。
他總覺得,這套論述自己在哪聽過,而且聽了很多次……
啊,對!
這玩意不就是自己老家佛教常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嗎?
等會,西洲的教主……西方教的兩位教主?
好家夥,東洲是三清道祖的道承傳承之地,竟有西方教經文廣泛流傳,還能被大宗弟子随意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