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舉的這個例子中,有與空、虛與實、真與假,并未有任何轉換,茶水一直都在,隻不過位置不同。
“以杯中之物而量天測地,道友不覺得錯的太離譜了嗎?”
獨孤梅輕輕皺眉,周遭散修各自靜聲。
樓下的老者緩緩點頭,嘴角露出幾分微笑。
又聽。
“其二!”
李平安轉過身來,踱步七尺,口中再次快聲言說:
“你道,放空紅塵欲念才可容納天地之道,更是謬不可聞!
“觀海門内,莫非沒有結過道侶的天仙?莫非沒有結成道侶的真仙?莫非沒有放下一切專心修行,但最後未成仙郁郁而終的門人弟子?
“若你說,空見之道,有助于心性修行,紅塵欲念繁雜,忘卻這般事可讓你我道心清靜,更容易接觸大道,那我也不會與你辯駁。
“但你說隻有放空,才可見道存,此為謬論。
“空之道,不過也是三千道之一。
“三千之道皆可得長生,此乃玉虛宮教主對人族之贈言;欲念随真性、絕情亦有情,此乃碧遊宮教主對我煉氣士之告誡!
“空乃随心,有為拘束,所謂随心所欲不逾矩,可得逍遙矣!
“道友你所解的空見,實乃下乘!”
随心所欲不逾矩?
獨孤梅面色有些發白,氣息也變得有些混亂,道心之中不斷思索,竟像是中了心魔般。
到此處,李平安其實已能赢,但他心中有意不得不抒。
今日不必和光同塵,當直抒胸臆!
——大不了,他後面在萬雲宗呆個百八十年不出門!
李平安朗聲道:
“那更是偏見之言!
“凡人多煩擾,修者常自在,此不過是修者自那紅塵中解脫出來,有了長久的壽元,可辟谷、可飛天,這就是相比凡人的逍遙自在。
“但自古而來的人族修者,可曾放下心中之性?可曾丢掉心中之情?
“你以空心照萬物,萬物于你自空心!你道心若隻剩空寂,身形亦不過是行屍走肉!此如何能為我人族生靈護道,又如何敢妄稱大道!
“何為空性?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還有那其四。”
獨孤梅手指一顫,不等李平安開口,已是要低頭認輸。
他當真無法再聽下去了。
隻是那句‘你以空心照萬物’,已是讓他道心之中響起了轟鳴雷聲。
而那句‘我見青山多妩媚’,更是讓獨孤梅道心起了一絲絲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