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4頁)

  “需妙悟,察真性,控自心,明體感。

  “腹饑渴,覓食飲,軀感危,避禍端。

  “心為念,體為實,心驅實,體定念。

  “非寡歡,非違性,非滅欲,度存參。

  “體之欲,應适得,身之想,莫盈滿。

  “昔盤古,化萬物,靈生滅,皆此間。

  “天為體,地為軀,自在境,妙無言。

  “是故,心為體之念。

  “非體之所需,皆欲之所得。

  “心體合一,方悟自在,此為自在實體之理。”

  衆問:“凡人所需不過豐衣足食,勤于手腳皆可得,煉氣士所求為法财侶地,奔波操勞難所得,凡人可比煉氣士自在?”

  智者歎曰:“蜉蝣朝生而暮死,可知它不自在?蒼龍長生卻族滅,可覺得它自在?二者如何橫對?自在非強弱之得,逍遙非自身之感。”

  觀海之衆皆有所悟。

  大悟智者欲歸無上妙境,觀海之衆泣而不舍。

  故贈其言:

  “自在者,非執、非化、非求、非想,一目可明天地,一目可知紅塵。

  “人臨山前自不凡,若得自在何須仙?

  “常有自欺者,以空幻假滅之意,言世間一切皆虛無,唯有本真存心間,見強淩弱而不理,屠刀落頂而自得,實荒謬之舉、自滿自臆,其身困于方寸心間,非自在。

  “欲求自在,先知方圓。欲得自在,需明是非。

  “得自在者居廟堂,為官本分、造福一方。得自在者隐江湖,體察天地、遵本而行。

  “魚遊淺溪,龍翔天穹,蛙嬉田間,皆遵自然而明自身。

  “紅塵困苦,心念化執,不起掌外之欲,不落體需之念,修德性,悟自然。”

  衆拜謝而歸。

  時有群悟之事。

第144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

  東安城的最高樓,次頂層的花廳中。

  身着青袍的青年道者合衣端坐,面前的矮桌上鋪開了玉簡經文,那簡單梳起的長發随着穿堂而過的微風微擺。

  這就是孫盈盈瞧見李平安時的情形。

  若是讓孫盈盈去形容眼前這個男人,她能想到的詞彙頗多,但到了嘴邊,卻隻剩下了一句嬌笑:

  “好俊俏的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