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後與倉颉同時起身行禮:“臣等遵從陛下旨意。”
倉颉又道:
“當年蚩尤之亂,源頭不在于巫,而在于百族挑唆、西方蠱惑,推翻上古天庭時巫族乃是主力。
“昔日我人族得天下共主之位,全因巫族死傷大半、幾乎絕戶,這才為蚩尤之亂埋下了伏筆。
“巫族被流放北洲已有七八萬年,其罪責理應可免,若人族之天庭能包容巫族,少起戰戈,不失為一段佳話。
“料想,隻要祖巫玄冥低頭認錯、開設祭壇祭奠我人族英靈,當年戰死之英魂,也願見人巫二族再次和好。”
軒轅黃帝沉吟幾聲,看向了李平安,對李平安輕輕眨眼。
‘該你下令了。’
李平安登時會意:“既如此,那就先禮後兵,各位誰願做這使者,去與巫族交涉一番?”
船艙内安靜了一陣。
随後三道身影同時站了起來。
先師倉颉、鑄雲宗掌門李大志,以及……太乙真人。
第246章
強勢登門但叔侄互坑
一朵白雲載着李平安、太乙真人、倉颉先師,朝斜下方的巫地趕去。
李大志負手站在雲舟船艙外,滿臉的不忿。
憑啥不讓他做使者過去談判啊?
他都起身報名了,而且論口才、說才幹、考慮下他的大氣運加持,他不就是妥妥的‘最佳使者人選’嗎?
都說上陣父子兵、上陣父子兵,最後還不是老子被替換下來,兒子戴上面具裝作是他自己的手下……
一旁傳來了龜靈靈清脆的嗓音:“清清,他們剛才在聊什麼呀?說了好多,但感覺跟鬥法都沒什麼關系。”
清素負手輕吟:“我也不太懂這些。”
李大志突然想起了點什麼,在袖中取出了一隻玉簡。
所謂玉簡,就是狹長玉片捆成的書卷;
這隻玉簡可不簡單,每一枚玉片都打磨的極為溫潤,其内刻畫了繁複的禁制,每個都是記事玉符,所有玉簡連起來,就是一本書冊。
李大志打量了清素幾眼,又有點心虛地瞧了眼自家兒子離去的方向。
‘這東西寫都寫了,不送出去豈不是太浪費了?’
于是,李大志負手踱步,到了龜靈靈與清素身旁,笑呵呵地道:
“怎麼,剛才他們的商議,兩位沒聽懂嗎?”
船艙内正喝茶的幾位高人,各自投來了一縷仙識。
清素道:“聽懂了一些。”
龜靈靈笑道:“也不能說是不懂,就是不知為何,要把這般簡單的事搞的如此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