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确來說,姬昌是在思考,占蔔和卦象的運作機理。
做一件事前,比如外出抓捕羌人之前,先蔔卦确定兇吉,回來後總結整個過程,驗證卦象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就去改正占蔔方法。
文王演六十四卦,并非是通過術算或者卦象推演。
而是不斷總結,讓現實中的現象與卦象對應,而後逐漸掌握對卦象的诠釋能力。
能诠釋卦象,就能理解上蒼,找到接近上蒼的方法。
就在這個有些狹窄的陰暗地窖中,這個正惶恐于商王降罪的中年文士,其實已在思考一件事。
商王的祭神權。
第579章
小小姬旦入朝歌
搞清楚姬昌在做什麼,李平安并沒多看。
他沒有嘲笑,也沒覺得姬昌做的事毫無意義,更不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姬昌為商國抓捕人牲。
相反,他突然覺得,姬昌這家夥還是蠻有人格魅力的。
在姬昌的視角中,他認知這個天地的方式,就是卦象。
南洲此前是完全封閉的,現在也是半封閉狀态,不會有人來告訴姬昌這個天地是如何運轉的,而姬昌在學習和模仿在他看來‘更加先進’的商國文明,而後去開辟一套自己的‘體系’。
這已十分難得。
更别說,周國吏治清明,雖然也是奴隸制社會,但随意殺奴隸也會被稍微懲罰。
無論是因,祭祀人牲是商人的特權,還是因幾百年前的那場南洲神權變更對凡俗的影響,周國以及周國附近這些大小諸侯國,都沒有人祭之事發生。
商之人祭,李平安用仙識看一次就會頭皮發麻一次。
那些來南洲收徒的截教仙,此前也曾對這般事有所微詞,但考慮到這是人族自己發展出來的風土人情,截教仙對此并未多管,也未在天地間宣傳。
一旦煉氣士大批進入南洲,看到這一幕之後,怕是會有煉氣士忍不住出手直接滅了朝歌。
基于這一點,封神大劫完成之前,李平安并不會開放南洲。
若周國能順利取代商國,李平安不管如何,都要把人祭這事給他斷了。
順便再把那些用人祭的商國貴族,一個個打入十八層地獄,把各類刑罰都來一遍。
有一說一,十八層地獄的刑罰,大部分刑罰的殘忍程度,都不如朝歌王‘西市’的人牲屠宰場。
李平安不再多觀察姬昌。
姬昌這擔心純粹多餘。
天道運轉,周興代商,此事的變數就在于東皇太一殘魂成了商王子受。
嗯?
李平安突然意識到。
他這一縷元神的轉世身是姬旦,也就是輔佐武王伐纣的重要人物。
這場大劫,他要與東皇太一打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