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覺得這個名字十分熟稔,心中也有些親近,但仔細思量,終究覺得,此事如大臣們所說那般,并非什麼善事。
帝辛道:“如今各家諸侯如何評價姬昌?”
“這個,”商容道,“都在說姬昌賢德,有上古遺風,西岐城風調雨順乃是有神明護持,姬家當興。”
帝辛眉頭微皺:“姬家當興,那我商人是不是要讓位于周人啊?”
幾位大臣接連開口:
“禀大王!先帝斬季曆,便是忌憚這周國國力太盛,姬昌本就懷恨在心,不臣之心定當是有的。”
“大王,先帝斬季曆已讓諸侯頗有微詞,最少有半數諸侯都道先帝殘暴,若再對姬昌起殺心,怕是有諸侯思及自身,定要反矣!”
“臣以為,我大商已是失卻了鎮服他們的實力,且過去十數代以來,我商人之兵、甲、車、騎等軍術,皆為諸侯習得,此事乃如今社稷動蕩之根本!若不展我商軍之威,如何能定諸侯之心?”
“嗯。”
年輕的帝辛面露糾結,擡頭看向一旁比幹。
“皇叔覺得如何?這姬昌,該如何處置?”
比幹笑了笑,緩聲道:“殺也可,不殺也可。”
“哦?”帝辛不解,“皇叔此言如何解?”
“殺姬昌,就要滅那周國,滅周也要滅虞,此兩者需動我商軍主力。”
比幹慢條斯理地解釋:
“故,此戰隻能勝、不能敗,姬昌隻能死、不能活,不然朝歌城後續必被諸侯聯軍吞沒。
“大軍一開,諸事退避,兵器甲胄糧草必須充裕。
“若不殺,那就簡單一些,若陛下不放心姬昌,不如就讓他來朝歌城中,做那諸侯之表率,東西互制。”
帝辛略微沉吟,皺眉不語。
他扭頭看向了一側石柱前坐着的身影,最近剛見識過這位太師‘真本領’的帝辛,嗓音都變得有些溫柔。
他問:“太師以為如何?”
其實帝辛有三四位少師,他登臨王位之後,少師自動晉為太師,太師更像是一種敬稱。
而聞仲,自金鳌島修行歸來不久,額頭修出了神眼,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更是有一群神仙道友為伴,帝辛自是有三份懼怕。
聞仲睜開眼道:“大王,此事臣不敢多言語,隻是臣覺得,姬昌乃諸侯交口稱贊的賢明之人,若賢明之人被大王所殺,大王自會背負罵名,但若賢明之人先失其名,後得其罪,衆人何敢異言?”
帝辛緩緩點頭,閉目思索,随後便緩聲道:
“寡人大婚在即,傳令四伯侯提前入朝歌城中,待寡人大婚之後,自會與他們分封。
“東西互制,不失為妙策。”
衆臣大半松了口氣。
大王可能不太關心這些,但他們卻是知曉的,如果是征讨一些小方國,或者離着朝歌城比較近的大諸侯,其實想都不用想,滅掉他們十分輕松。
可若是遠讨西岐,陷入苦戰,糧草都是巨大的問題。
比幹心底暗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