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餘米的靈能塔頂端,代表純粹靈能的光澤輻射四方,為整個核心堡壘,提供二次靈能運轉。
從高空看去,基地整體布局大為變樣。
原先建立的暗晶城牆,已經拆除了大半改造為火力屏障,以及挖空後分配給覺醒者居住。
作為由規則之地打造的内城,哪怕是随便挖空的牆體,都能充當聚能區域。
居住在這的覺醒者,每天都可以緩慢但穩定的提升實力。
為此,在衆多覺醒者的競争下,駐紮在這裡,竟成了一件美差。
遠處。
内外城交接點,便是新建的鋼鐵城牆。
高約七十餘米,不斷加建的全新城牆體系,每隔30米便修建了靈能防禦塔。
全新出現的靈能巨炮,造型誇張,充滿暴力的美感。
黑洞洞的炮口處,足以鑽入一名幼童。
最高蓄力下,甚至能一炮将二階變異體轟成重傷。
當然,消耗也很高,隻有在緊急時刻動用。
在外圍,新建的衛星城處。
成群結隊的士兵在寬大的合金組裝牆壁上巡邏,不時有直升機吊載着大型火炮架設上去。
雖然這道防線比不上内城,但厚重拼接的金屬闆塊,抵禦屍潮沖擊和一階變異體,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比起林安出發之前,衛星城内還搭建了大量帳篷。
此時已經全部更換成活動闆房,超過百萬人口的平民居住在此。
大量工程建設機器正在修建廠房,物資倉庫。
右手邊大片空白區域,則被劃分為試驗田,數十名身穿白色制服的輔助系覺醒者,在農業研究員的帶領下,研究末日後的作物種植情況。
外牆入口處,手持步槍,身着全套單兵作戰裝備的士兵,仔細審查着入城幸存者。
城外人頭攢動,每一個人都心生感歎的看着一道道防線。
遠處重新修建的公路上,不時有開着卡車,亦或者面包車的幸存者拖家帶口,滿懷希望的趕赴這裡。
當然,也有不少一路步行,拖着編織袋的隊伍,吃力趕來。
為了樹立形象,也算是人道主義。
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負責外城警戒的士兵便會出動運兵車,将這些疲憊不堪的幸存者搭載回來。
免得他們在經曆一路的磨難後,最終卻倒在了龍安基地門口。
一切都井然有序,頻頻裝載着物資的軍車如長龍一般返回基地。
同樣的。
成群結隊,組成隊伍的覺醒者們,在領取出城令牌後,神色亢奮的大呼小叫,期盼自己出去搜尋物資時,能找到值錢的東西。
“不死耗子小隊,招募弓箭系覺醒者!我們準備去郊區商業街!報酬半袋米,10點信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