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小墨靈認真的聽完後,臉上透着一抹狐疑。
“情緒?”
“最大的區别..不就是身體構造嗎?”
“蒼蠅有翅膀,大象有鼻子、烏龜和大蝦有殼殼...”
“人類屬于靈長類。類、門、綱,這種歸類物種的區别,才是我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吧?”
林安沒有說話,隻是微微側頭看了一眼小墨靈。
沒錯,墨靈雖然沒說清楚,但嚴格意義上來講,所謂情緒、感情、智力..
都是由不同的腦部神經結構,或者腦容量形成的。
情緒,不是真正的本質,而是表象。
就好像兩塊錢的礦泉水和三塊錢的可樂都能解渴,但解渴的絕不是兩塊錢或者三塊錢的價格,而是水本身。
物種之間的情緒、思維、理智、智商、差别,都是身體構造不同的現象。
比如蝙蝠沒有眼睛,它們和人類最大的不同是多出了聲呐探測。
情感智力等,也是因為腦容量和結構的不同,導緻了有些節肢類、軟體生物缺乏喜悅、憤怒、恐懼等情緒。
就像人類情緒中的恐懼,本質上是來自于大腦的杏仁體,以及對特定事物的認知。
如果讓一條蟲子有着人類一樣的大腦結構,它也會思考,有感情。
甚至再加個發聲器官,聲帶之類的,它完全可以在接受教育後,跟你說上一句帶着感激的謝謝你。
認為動物缺少一些情緒,所以動物和人不同,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邏輯。
實際上,隻要用電擊刺激大腦區域中的“杏仁體”,就能使人無端由的陷入極度恐慌之中。
研究情緒這種形而上學的存在,那便是停留在研究表面。
這是很“幼稚”的思路。
就好比科技落後的古代人,他們古樸的世界觀認為人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别在于人的七情六欲,魂魄不同。
禽獸沒有感情,或者缺少某種感情,所以它們不是人。
0.1秒不到的時間,林安想到這裡後同樣疑惑。
按理說,光是他看到的地下研究中心,就證明了這方世界的科技手段不可能太過落後。
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對方沒理由不知道。
反問過去:
“你們為什麼會認為,人和動物之間最大的差别在于情緒上?而非身體構造?”
“這和本質,人類起源,又有什麼關系?”
“錯誤。”
流暢的回答,死去的研究員眼神空洞的木然回道,顯然這個問題他在生前回答過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