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疑惑,甚至也有些迷茫。
他一直都在引導對方,告訴對方真正的災難為何。可是知道的越多,青年就越害怕,最終喪失了全部勇氣。
“這條路沒有錯,至少在一開始是對的。”
“難的是無法堅持,無法在一次次絕境面前繼續戰鬥。”
“得到的越多,越怕失去。可是什麼都沒有,又無法反抗。越強大,就越恐懼。知道的越多,就越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無力。”
“這仿佛永遠也走不通的死路。”
“所以,這就是那些高等文明也隻能絕望放棄,五階,六階,乃至更強者也隻能妥協的原因嗎?”
以小見大,個體既是文明的縮影。
在青年身上的模拟,和在所有人,在整個文明身上沒有任何不同。區别隻在于,也許有的人能堅持的更久,但最終似乎都會放棄。
林安輕歎一口氣,暫停下模拟程序。
信念沒有選錯,凝聚的方式也沒錯,但如果按現在模拟的情況來看,他在前期大概率能成功凝聚出信仰。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恐怕會遭到難以想象的反噬。
按照楚安的思路,按照人類文明過往的經驗,其實他的模拟還可以繼續,也許有解決的方案。
比如,在引導過程中讓每一個凝聚信念者作為火種,同步引導其他人,而不是讓青年單獨承受最多。
再比如,讓每個幸存者互相傾訴痛苦,加深仇恨,堅定信念。
就像末日前,曾經席卷世界的鋼鐵洪流,由政委充當節點火種,以集體教育,持續保持戰鬥力。避免人們在完成個體複仇後,喪失意志。
但很顯然。
“這條路,最終也出現問題了...”
“他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意識到了人們本質上還是畏懼困難,畏懼死亡。這是生命的本能,自私,貪婪,求存。”
“哪怕以喚醒人們的良知,讓人們相互同情,為建立****而奮鬥,也無法避免這一點。”
“人們在骨子裡其實并不希望每個人都過得很好。”
“哪怕人們知道,集體的衰敗會導緻個體跟着死亡。但終究無法改變自私的基因。”
所謂善良、同情心和憐憫,本質上是傲慢,亦是另一種程度上自私的表現。
當人看到同類正在遭受痛苦時,之所以會選擇幫助他人,實際上是害怕自己也碰到同樣的苦難,卻無人幫助自己。
所以名為同-情。
同樣的,會幫助他人時,必然也是在自身占據優勢,沒有身處險境時才會幫助。
如果同時處于災難中,人們就像是被老虎追殺的獵物一般,隻會想着跑的比别人更快。甚至會在同類慘死時,心生慶幸,有着僥幸活下來的快感。
“這種刻在基因裡的東西,我沒辦法改變。”
林安不斷思考總結,試圖從第三視角,不帶有任何情感的找尋解決的辦法。
“基于同情,責任,讓成為火種的信仰者去為其他人戰鬥,這點是不可能做到的。”
“就連我自己願意承擔這份責任,也是因為隻有我的實力能承擔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