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離鬼崽嶺不遠的陰陽洞,70年代,曾在洞裡發現了上百尊石雕像,和鬼崽嶺的是一種風格,我以前問過搞地質學的朋友,我那朋友認為,上萬年前,陰陽洞應該是被埋在水下,水退後坍塌成了谷地,便形成了陰陽洞。”
“湖南多雨季,我們在道縣附近發現了很多喀斯特地貌,估計很多年前水位下降以後,地下河下降到了更深的地方。”
說到這,他手指慢慢移動:“地下暗河慢慢流過鬼崽嶺之下,那裡都是縫隙很大的石灰岩山體,雨水順着這些縫隙往下滲透,最終彙流到地下暗河,形成了一個我們看不到的蓄水庫。”
“蓄水庫時間長了,會溶解地下石灰岩,釋放出來大量的碳酸氫鹽,碳酸氫鈉有不穩定性,在地下河中一旦沉積多了,又會分解成碳酸鹽,二氧化碳和水。”
說到這兒,他點了點地質圖上标的鬼崽嶺。
“水塘下有個窟窿,這就讓存積的大量二氧化碳,順着水流噴上來,短時間空氣内沖填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氣體,所以你們之前才會出事。”
“這個說法是完全可以成立,但有一件事我搞不懂,一直困擾我。”
老田皺眉看着我們,問:“要想形成濃度如此高的二氧化碳,請問缺了什麼?”
光聽他在講了,豆芽仔嘴裡咬的湯圓都沒咽下去。
我和魚哥互相看了一眼,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啊。
老田訝意道:“這麼簡單都不知道?你們難道都沒上過學?”
“這個.....”我說我上過,就是忘了。
豆芽仔一口咽下去湯圓,連連點頭說:“就是就是,忘了,你快說吧。”
“哎.....”
他歎了聲,低頭看着地面小聲說:“是稀鹽酸.....”
“我認為,地下可能曾經有過什麼東西,大量腐爛過。”
第8章
水洞子
老田認為腐爛的植物,屍體等東西,都可能分解成稀鹽酸物質,也就是說,從鬼崽嶺到陰陽洞這段距離,地下有足夠大的空間儲存這些東西。
我們沒找到别的入口通向地下暗河,唯一知道的,就是水塘底部那個黑窟窿。
如果水下有空間,就可能存在古墓,水下墓的例子并不少,吳爺留給我的筆記标注過這個地方。
過去南派行裡常說:“兄弟,沒瓶子(氣瓶),搭夥掏個水洞子去不。”
這人會回:“不去不去,憋不住,你自己掏吧。”
當初在沙漠裡,姓黃的那夥潮汕人,生前就是專門掏水洞子的。
把頭想弄清楚,我卻有點打退堂鼓了,淹死我了怎麼辦?
我悄悄跟把頭說:“把頭,要不咋們回去吧,還是回北方好,況且這水底下還不确定有沒有東西。”
把頭好像對鬼崽嶺的謎團很有興趣,他說:“雲峰,我們都找到門了,不管有沒有東西,應該嘗試看一眼,這也算給我師弟他一個交代。”
把頭都這樣講,我也不好在說什麼。
又過了一天,深夜,我們幾個人悄悄來到了鬼崽嶺水塘那裡,這晚水塘沒在冒泡。
我有發現一件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