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小墳包,都長滿了草,幾乎一個挨着一個。
有的墳包前立着殘碑,大部分都沒有碑,有碑的那幾個墳包地上留有火燒過的痕迹。
此外,我注意到這裡幾棵歪脖子樹上挂着很多爛布條,布條顔色以黑色為主,還有少量白的,時間太長了,都風化了,感覺一碰就碎。
“峰子,你說吧,從哪裡下手。”
我道:“一個樣,這玩意兒純粹碰運氣,就那個吧。”
我随手指了座有殘碑的荒墳,畢竟有碑,主人生前地位可能高一點。
殘碑上有刻字,但寫的像蝌蚪文一樣,看不懂寫的啥。豆芽仔呸了口唾沫,率先掄起鐵鍬開始刨土,我和魚哥緊随其後。
黃土被一鍬鍬扔到一旁空地上,不一會兒我們就挖了個大坑。
“先等等!”
“怎麼了?峰子你吓我一跳。”
我扶着鐵鍬,小聲說:“這他媽,怎麼還有棺材啊?”
“這是墳!有棺材不正常啊?”豆芽仔道。
現在挖了個大坑,我們三個站在坑裡,而我腳下已經露出了黑褐色的爛棺材。
豆芽仔不懂,這并不正常,甚至反常!
首先,這是單穴土坑墓,沒有墓室墓道墓磚那些制式,一般來說,找準點位直接挖下去就能見到屍骨和零散的陪葬生活用品,像陶罐了,破碗了,盆子了之類的都是直接埋在土裡的。
宋元時期,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土葬幾乎都不用棺材,大部分都簡單用一種草編涼席将屍體卷起來,在用繩子将涼席上下捆好幾道,行裡人管這類東西叫“卷席屍”,也有人叫“黃粽子”。
我本以為會挖到爛草席,現在竟然見到了爛棺材,所以我才說不正常!不過就算反常,那也得起開棺材看看,我們不可能空手回去。
剛撬動棺材闆,突然間,天空響了一道炸雷!
緊接着電閃雷鳴!閃電劃破夜空,把我們幾個的臉都照亮了。
“快點幹兒!等下還要回填土!媽的,出來沒看天氣預報!要下雨了!”我催道。
撬開棺材闆,我蹲下用手電一照,立即被吓了一跳!
這什麼?
棺材裡長了一層奇怪的“白毛”,白毛之下,是成堆成堆的骨頭!
那一看就不是人骨頭!像各種動物的骨頭!一層骨頭壓着一層,密密麻麻的!
在仔細看,我發現上頭這一層白毛似乎是某種菌絲。
“棺材菌?”
我疑惑心想:“怎麼他媽的會有白顔色的棺材菌?”
一般這種棺材菌多見于北方的清代墓中,而且不是這種一絲一絲的,是黃褐色,是那種長在棺材闆上成一大片子一大片的。
眼前這個怎麼說,就有點像那種蠶吐出來的絲一樣,幾乎覆蓋滿了整個棺材的内部空間。
豆芽仔想伸手,我趕忙攔住他。
“先别碰,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