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幕,我松了口氣。
他扔了沒用,隻要撿起來過那就算完成了,具體原因我不太清楚,反正偏爺這麼跟我說的。
有的人走在路上突然撿到個錢包,打開一看是空的,一般轉手就會扔掉,殊不知,那裡頭可能藏有某人頭發,我猜性質差不多,都是找替身,隻不過把布娃娃換成了錢包,所以說大街上東西别亂撿。
回到山上彙報了進展情況,偏爺指着萬安羅盤說:“等今天結束,等過了夜裡十二點鐘,如果地磁針向左偏了兩毫米,那就算正常了。”
我好奇問偏爺:“那個撿了布娃娃兒紅毛不會死吧?”
偏爺搖頭:“不會,哪有那麼厲害,隻要他本人不來這個古墓周圍就沒事兒,不過人倒黴一段時間是跑不了的。”
半夜,過了十二點鐘,我看到羅盤地磁針果然向左偏了一點點。
魚哥豆芽仔整裝待發,把頭過來詢問,在得到了偏爺确定答複後把頭才敢讓我跟着他下墓。我們這行忌諱很多的,我之所以信命信風水也有部分受了把頭影響,畢竟我十幾歲起就跟着把頭混。
不到一點鐘,我們一行人下去了。
穿過青石墓道,順着踏台走下去,諾大的地宮十分陰涼,黑到伸手不見五指,頭燈掃過,邊邊角角處,依稀能看到當年人工開鑿留下的痕迹。
豆芽仔小聲說:“峰子,前邊兒左拐,就能看到那些小耳室,咱們那十個大錢缸就是在其中一間小耳室的牆角發現的。”
過去一看,我愣住了。
有十幾間耳室,每間耳室之間的間距,兩到三米,至于大小深度,我目測就和北方地區那種土窯洞差不多大,都沒門,有的門口左右兩側還擺着小型的獸身人臉鎮墓獸。
“奇怪,把頭.....這算是什麼制式??.”
大為不解!我從沒見過這樣式的。
宋墓一般有三到四個耳室就算多了,這可是近二十間!還排成了一排!這不符合當時社會的墓葬制度。
把頭道:“所以我說這裡像古墓又不像古墓,可能是當年呂文德為了預防蒙古人攻來,特意建的地下避難所也不說定,雲峰,你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這二十間耳室當年全都堆滿了糧食,那該夠多少人吃?”
我點頭,認為把頭分析的很有道理,這裡可能當年就是存糧的地方。
我進去看了,裡頭很冷,給人的感覺陰氣不散,至于這些耳室内值錢的陪葬品,已經被我們分批轉移出去了。
從這裡直行,向前走三十米,被一堵夯土牆擋住了,是死路,但左右各有一條通向黑暗處的青石墓道,整個結構類似于“t”字形。
“把頭,主墓室呢?”我大聲問。
魚哥搖頭:“雲峰,這就是奇怪的地方了,沒有主墓室。”
“不可能!”
我堅定說:“肯定藏起來了!一定是當年怕被盜!所以主墓室做了夾層!”
有主有從,這是千百年下來的規矩,不可能光耳室沒主室,這根本說不通!
我馬上用手電筒敲了敲正前方的夯土牆,聲音聽起來很悶,證明牆後是實心的。
我舉起手電,擡頭望了望,
挑高三米多,四順一定磚砌法,标準的南北宋時期拱頂結構,根據地表向下的垂直距離測算,中間沒有足夠空間做夾層。
我又低頭看,跳起來猛跺了跺腳,實心的。
“唉?這可真他媽的奇怪了!魚哥,這兩條墓道多長?通向哪裡?”我指了指左右問。
魚哥此時表情古怪,他道:“雲峰,我嘴笨解釋不來,要不你走一圈,走一圈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