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其實他一開始說的是“賦德”,但我誤以為成了富德。
我點頭:“富德村好,現在富德那個港灣小鎮經濟發展的挺好。”
老人馬上搖頭:“小夥子,你說的富德村是60年遷移後的村子,我說的是以前那個老賦德村,賦予的賦,德行的德,早沉江裡了。”
我恍然大悟:“哦,這樣,是我孤陋寡聞了。”
或許老人都有懷舊情節,聊起老村子,他不斷跟我講當年的老村子是多麼多麼好,很快,從他講的話語間我捕捉到了一個關鍵詞語。
“賦德寶塔。”
出于本能的職業敏感,我下意識追問這個老賦德寶塔的具體細節。
兩杯酒下肚,老頭像打開了話匣子,他道:“那寶塔就厲害了,我小時候還爬上去過!寶塔高十五米!寬五米!是明代末年的一個大官兒建造的!”
“小夥子我在告訴你個事兒,小時候我母親跟我講,那塔裡藏有十萬零八百兩白銀,分别藏在好幾口大缸裡,都是上好的雪花官銀,這事兒千真萬确,就在當年大壩洩洪的前一個月,我還清楚記得,有搞文物工作幾個的同志來村裡調查過寶塔。”
我眉頭一皺,心想這老頭喝高了跟我吹牛比的吧。
十萬零八百兩雪花銀?
什麼概念,如果按照明代貨币計量換算,那就是三噸多重!一個小村子的磚塔裡,要說過去哪個地主老财藏個百八十兩銀子我信,三噸多,那不現實。
“大爺,你說的建寶塔的大官叫什麼?知不知道?”
“那誰還能知道,我隻聽老人講那塔是方老爺造的,但過去我們那一帶姓方的人沒有一萬個也有八千個。”
我眉頭緊皺,腦海中突然想起了一個在清代縣志上看過的人名。
這事兒......
一個鬧不好還真可能是真的。
第29章
三氣賽西施
老頭陪我喝了兩三杯,這時候突然來了四五個夜貓子年輕人,老頭忙放下酒杯起身去招呼客人了。
我夾了一口菜,低頭沉思起來。
沒錯,光緒老版的淳安縣志上記載過一個人名,此人叫方為旬,他是明代末年進士出身,後來當了稅收官,如果我沒記差,這人是賦溪人,而賦溪又離賦德非常近。
縣志不是萬能的,但有時縣志裡就隐藏着曆史真相的蛛絲馬迹。
我立即撥通了小萱電話。
“小萱,你去我帳|篷,我包裡有本淳安縣志,你趕緊去找找!”
三分鐘後,小萱說:“找到了,你這書真破。”
“一兩百年了能不破嗎!你翻到第....翻到第二十九頁!你看是不是畫着個三聯橋!”
“是啊。”
“看右下角!有個叫方為旬的人名!就是這人捐錢建了三聯拱橋!你看後頭标注的是哪年哪月?”
小萱輕聲念道:“崇祯17年冬啊,怎麼了?你人在哪兒?我怎麼聽到有女人說話聲?”
“沒有!我一個人在賓館!哪裡有女人!你聽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