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如此快的吸水速度,豆芽仔當即瞪眼:“草!這可能真的是夯土啊峰子!”
“什麼他娘的可能!這百分百就是!這底下可能還藏有東西!趕緊的!”我有些激動。
豆芽仔當即将鏟子組裝好開挖,
大概下去一米半深,他扔了鏟子改用手刨。
“看!”
豆芽仔猛的擡頭看向我,激動道:“露出來了!又一塊兒石闆!”
上頭那塊兒石闆大,下頭這塊兒小,形狀也不一樣,這個是圓形的,像井蓋兒。
豆芽仔搬開石闆,腳下立即露出了一個黑乎乎的神秘洞口,周圍的浮土不斷往下掉落。
我向下照了照,看到了青磚。
這種不見石門,不見穹頂,不見墓道,隻在正上方開口的地下空間不是古墓,這是秘藏性質的地宮,有名的像報恩寺和雷峰塔那些地方也有類似的藏東西空間。
将撬棍當錨點兒,綁緊繩子丢下去,在通風了十分鐘後,豆芽仔先下去,我随即也跟着滑了十去。
這底下一片漆黑,整體面積大概十平米,四周是石牆,腳下鋪的則是青磚。
黑暗中,我舉着手電掃視,看到了正前方有一張雕刻有花紋的石桌。
石桌上擺了些瓷盤子瓷碗,落滿了灰塵,還有一尊青銅佛像和一個方方正正的實木小盒兒。
這佛像很奇怪,乍一看像釋迦摩尼,仔細一看又根本不像。
我兩個走近些看。
這尊佛像整張臉用礦物質顔料塗成了紅色,雖然顔料脫落了不少,但依舊鮮豔,此外這佛像額頭寬闊,鼻子高挺,左手伸出三根手指結引,右手放于胸前,呈盤腿打坐式,
再有,這尊佛像頭上不像釋迦摩尼那樣有佛髻,而是一頭中分發型,長發垂落到胸前,又在最下段打了個發結。
雖然做工精美,但看着不倫不類,有很強的異域特色。
我想到這是什麼佛了。
這不是中原佛,這應該一尊宋代的“摩尼光佛”,它三根手指結的法印代表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像這種佛像,在過去幾乎都被銷毀了,存世可能也就兩位數,最出名的就是位于福建泉州草庵廟裡的那尊大型摩尼石刻,因為少,所以值錢,我覺得價格可能比一些永樂宣德的官造像還要高。
下一秒,我目光又被供桌上擺的木盒子吸引了。
這是什麼東西?
吹去表面厚厚的一層浮灰,我雙手将盒子捧了起來。
分量很重,十分壓手,甚至比銅鐵還要重。
翻過來一看,看到木盒底部刻有大量的摩尼古文和蓮花圖案,我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意思。
豆芽仔搶過去看了眼,他伸手左右扣,上下扣,着急說:
“這盒子是用千年陰沉木做的吧?怎麼打不開啊。”
我皺眉道:“這是宋代魯班盒,内部是複雜的榫??結構,不同的魯班盒對應有不同的開法,拿來我試試。”
按照腦海中對這種盒子的記憶,我先試了兩種辦法,不行,搞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