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6頁)

那些不願打仗的主和派就是軟骨頭吃裡扒外的叛徒。

若是在位的皇帝是個膽小怕事的,那麼主戰派就會被視為挑起戰亂不顧百姓死活的罪人。

而主和派則會被皇帝視為心懷百姓的賢臣委以重任。

在這樣的局勢下,主戰派的将領們空有一腔熱血和報國之志卻無處施展。

邊境的蠻夷見狀愈發嚣張跋扈不斷侵犯邊境燒殺搶掠百姓們苦不堪言。

至于國力就更好解釋了,大部分時候是兵強馬壯就打國庫空虛就和。

畢竟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打仗就是在燒錢,沒點兒家底子根本打不起。

如今大晉的情況比較複雜。

今年年景不好,不光犬戎遭了災大晉也不遑多讓。

論國庫兩邊都不好過。

尤其皇帝年幼攝政王和鎮國侯分庭抗禮,按說大晉不具備跟犬戎正面硬剛的實力。

朝臣們猜測着這兩個剛得了高位的未必想打仗,所以才有不少的官員收了犬戎的重金打算主和。

晉澤康本來也是主和的。

他倒不是怕犬戎,是現在朝廷不穩長線開戰風險太大。

二皇子的舅舅屯兵蜀地他外甥死于謀反

若朝廷抽調大量兵力跟犬戎開戰他未必不會背後捅刀。

肖淵也有這個顧慮,所以倆人商議後決定先看看再說。

他們不想打,遭了災的犬戎也未必有跟他們開戰的能力。

兩國博弈就是互相試探的過程,馬杆打狼兩頭怕。

隻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真正底氣和短闆在哪兒。

犬戎皇子托賽為了多出些時間尋找他的紅衣美人才把觐見拖到了現在。

眼看着尋人無望他也不得不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人在郁悶的時候火氣就比較大,這次他是卯足了勁想挑事。

不光提前拉攏了不少官員也準備了些節目,勢必要拿到他想要的東西。

自從新皇登基後朝廷第一次開宴會,又有外國使臣進谏,因此規模開得相當大。

凡三品以上官員皆可攜家眷赴宴,鴻胪司的官員還準備了各種娛性節目。

肖淵知道犬戎來者不善調配了不少東廠高手,甚至準備了一些思維敏捷的學子以備不時之需。

以前有别國觐見時會出些刁鑽的題目,甚至以此打賭要糧要錢。

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

人家舉全國之力想出來的難題讓現場作答,大晉被動防守相當吃虧。

也不知道犬戎這次都有什麼幺蛾子。